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敬 北京报道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表示,上半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夏粮稳产丰收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坚实基础,产量创下历史次高;“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肉牛养殖总体实现扭亏为盈,生猪养殖已经连续14个月保持盈利,为保障民生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农民收入、农业投资和农村消费保持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409亿元,同比增长4.9%。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据充分反映出农业农村经济的诸多积极信号。尽管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但粮食种植面积得以有效保障,各类农资供应充足,为粮食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畜牧业生产也较为平稳,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并保持在合理区间,牛羊禽肉产量稳定增长,保障了市场肉类的有效供给。
粮食生产基础稳固,秋粮生产基础向好
“全年粮食生产基础较好。夏粮生产克服局部地区较重旱情影响,实现稳产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麦尔丹·木盖提介绍称。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是仅次于去年的历史第二高产年。目前早稻收获六成左右,丰收在望;秋粮面积预计稳中略增,长势正常偏好;夏油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王乐君表示,尽管河南、陕西等地遭遇旱情,但各地应对及时有力通过调度水源、人工增雨等措施,稳住了夏粮产量。主产区中,山东、河北、四川分别增产了4.1亿斤、3.6亿斤和2.2亿斤。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小麦品质较去年进一步提升。今年25个有夏粮生产任务的省份中,20个省的播种面积增加;今年夏粮的亩产375.6公斤,比去年略有增加,增加了0.1公斤。
此外,王乐君介绍,今年“倒春寒”、洪涝和“干热风”等灾害明显偏轻,病虫害防控到位,加上收获期也没有发生大范围的“烂场雨”,小麦的品质品相好。市场收购主体反映,今年小麦的容重、湿面筋的含量、蛋白质含量等均有提升,品质总体上要好于去年。
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要完成今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任务,关键看秋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吕修涛透露,从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各地反映和实地调查看,今年秋粮的生产基础向好。
“面积落实上,目前除了南方还有一部分双季晚稻和晚秋粮食作物没有播种外,秋粮的面积基本落地,预计比上年稳中有增,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今年增加比较多。苗情长势上,东北今年春播期间大部分地区墒情适宜,比如说西部传统旱区今年不需要造墒播种,基本实现了适期适墒播种;黄淮海夏播期间出现多轮降雨天气,有效改善了土壤墒情,小麦收获腾茬也比较早,夏播进展顺利。特别是今年各地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应用高性能播种机,集成推广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措施,播种出苗质量较高,加之光温水较为匹配,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偏好。”吕修涛表示。
目前,距离秋粮大面积收获还有2个多月时间,进入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吕修涛指出,农业农村部已经启动实施了“奋战100天抓夏管提单产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又联合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召开了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对抗灾夺丰收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安排。下一步,将一手抓单产提升促增产,一手抓防灾抗灾减损失,全力夺取秋粮好收成。
蔬菜水果供给充裕
上半年,“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同比增长2.8%;牛奶产量1864万吨,增长0.5%。蔬菜水果供给充裕、品种丰富。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97.9%,消费安全有保障。
王乐君介绍称:“当前,我们肉蛋奶、果菜鱼等‘菜篮子’产品供应总量充裕,价格运行平稳,可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生产上看,上半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同比均有增长,7月上旬在田面积1.1亿亩、旬产量2623万吨,同比增长了110多万亩、170多万吨。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同比增长2.8%。”
价格上看,上半年“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平均为119.91,同比低4.13个点。7月第2周,蔬菜批发均价每公斤4.4元、同比低7.4%,6种大宗水果批发均价每公斤7.3元、同比高2.5%。
总体来看,“菜篮子”产品供给在总量上有所保障。王乐君指出:“但也要看到,今年夏季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高温和多雨等不利天气,这对稳产保供会产生不利影响。”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督促指导各地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的稳产保供工作,强化市场运行监测发布,合理引导市场预期,确保市场运行稳定;落实落细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分区分类抓好蔬菜生产,持续抓好畜禽水产养殖,不断提升市场供应保障能力;会同有关部门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积极推动产区和销区构建“点对点”对接关系,健全跨区域联动保供机制和滞销卖难应急处置机制,确保“菜篮子”产品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加大抽检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养殖业纾困见效,生猪连盈14个月
上半年,农业农村部全力落实肉牛奶牛纾困政策,指导养殖户、养殖场优化生产,引导扩大消费,肉牛养殖总体实现扭亏为盈,生鲜乳价格筑底趋稳。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比去年年末高点减少37万头,生猪养殖保持盈利。
就肉牛奶牛纾困情况,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保续介绍称,去年以来,针对肉牛奶牛养殖亏损问题,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出台一系列纾困政策,多措并举帮助养殖场户渡难关。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肉牛养殖总体已经实现扭亏为盈,奶业纾困取得积极成效。
“肉牛方面,今年春节后活牛价格触底回升,肉牛行情快速回暖,养殖形势持续向好。据监测,肉牛养殖已连续3个月总体保持盈利。”黄保续表示,“奶牛方面,产能适应性调减和养殖节本取得阶段性成效,据监测,6月份荷斯坦奶牛(黑白花奶牛)存栏同比下降4.2%,公斤奶成本同比下降7.7%。”
“当前,奶业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积聚,养殖亏损程度有所减轻。”黄保续强调,特别是7—8月份奶牛热应激减产和冷饮消费增加,9月份灭菌乳(即人们常说的常温奶或纯牛奶)不允许添加复原乳(即主要是用奶粉勾兑还原制成的牛奶)国家标准实施,均有利于奶业市场复苏向好。灭菌乳国家标准将复原乳从灭菌乳原料中剔除,强化灭菌乳的纯鲜奶属性,有利于保留更多鲜活营养成分,更好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就生猪市场行情,黄保续表示,前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及时释放产能过剩预警信号、引导头部企业有序调减产能等调控措施,自去年5月份以来,生猪养殖已经连续14个月保持盈利。
针对近期猪价存在的一定下行压力,农业农村部已经提前释放了市场预警信息,指导头部企业合理调减产能,控制出栏节奏。据监测,6月份全国5月龄以上的中大猪存栏量比上个月降低了0.8%,7、8月份的生猪出栏量将有所减少,有利于猪价稳定和养殖盈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二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为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3.7%,仍然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限。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