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盛夏七月,冀南大地麦浪归仓。在中央储备粮邢台直属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邢台直属库”),满载新麦的卡车有序驶入,一场融合现代科技的夏粮收购攻坚战正高效推进。科技日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从预约入库到粮情监测,智能化、数字化技术贯穿夏粮收购全链条,为粮食颗粒归仓和常储常新提供了坚实保障。
“手机点一点,卖粮不用等。”邢台市种粮大户杨凯的1100多亩小麦,通过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惠三农”平台轻松完成预约销售。“预约登记后,司机直接送货,24小时内粮款到账。”杨凯介绍道,该平台有效破解传统售粮高峰期的排队难题,实现农民“少跑腿、快售粮”。
针对种粮大户,中储粮还延伸服务链条,提供农技咨询和田间指导,帮助农民科学晾晒、安全储粮。库区门口放置的消暑绿豆汤和急救药品等便民物品,更显服务精细化。
在粮库门卫室,司机魏朝鹏领取的“一卡通”成为粮食出入库的“数字身份证”。中储粮邢台直属库仓储管理科科长郭计广介绍,该系统集成登记、扦样、检验、称重等环节,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和监督。
自动扦样设备的应用是质量管控的关键。每份小麦样品生成唯一的二维码,确保“扦检分离、盲样检测”,过程可追溯、结果可查验。“人工扦检需半小时,现在十几分钟完成,效率翻倍,更杜绝了‘人情粮’。”郭计广说道。在液压翻板卸粮区,45吨小麦仅15分钟即可精准卸入地坑,经多级筛选后入仓。
登上中储粮新乐直属库35号储粮仓,凉意扑面而来。仓内电子货位卡显示:仓温26.2℃,平均粮温仅13.9℃。“秘诀在于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保管员连世亮解释,冬季蓄冷形成粮堆“冷芯”,夏季循环冷空气均衡仓温,实现低碳环保准低温储粮。
粮仓内,数百个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同步上传至智能调度中心。中储粮新乐直属库总经理谢建楠表示,这套系统可远程监测粮情,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趋势、自动预警。“过去靠人工查问题,现在是问题‘找’人,效率与风险防控能力大幅提升。”谢建楠说,今年,新乐直属库辖区小麦产量约140万吨,一等粮占比达85%,智能化管理为优粮优储奠定基础。
面对夏粮收购重任,中储粮邢台直属库早开秤、延工时,日工作长达14小时;同时,新乐直属库积极开展卸粮机械防尘抑尘设备研发应用,实现经济、环境、安全综合效益最大化。
中储粮邢台直属库总经理张建奎表示,辖区已核实4个托市收购库点,完成租仓合同、系统调试和人员配备,下一步将全力护航夏粮收购,兜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新乐库亦完成首批托市库点准备,确保“仓等粮、人等粮、钱等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