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自媒体内容创作者,能够凭借高质量内容创作获得落户、补贴、评职称等政策福利,无疑是一种高度肯定。近日,上海推出《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简称“沪九条”),可以说在内容创作界放了一颗“重磅炸弹”。
为何这么说?仔细浏览“沪九条”,不难发现,无论是在注重激励优质内容创作,或是解决创作者资金、场地难题还是落户、评奖、“解锁”更多公共资源与创作场景方面,“沪九条”都拿出了足够的诚意,其中不乏十分具有吸引力的举措。包括“推动全市地标景区、文博场馆、特色街区、时尚空间以及重大节展赛会等场景资源向创作者开放,提供创作便利”“优化职称评价通道,将内容创作者纳入各类人才计划”“支持集聚区提供共享空间、直播间等共享设施,提供工商登记、财税咨询、政策申报、版权确权等一站式服务”等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已远不止简单的红利释放,而是重视内容生产乃至对内容生态的深度重构。当一座城市愿意拿出真金白银为创作者提供鼓励与支持,这份诚意必然有利于诞生出更多优质原创内容,激发创作者以更多优秀作品回馈城市。
一来二去间,创作者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和良性互动,恰恰构成了滋养互联网优质内容茁壮成长的理想生态。
“沪九条”的出台,还体现出城市对于内容创作软实力的渴求。往深里看,其实更能反映出数字经济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以上海杨浦区为例,目前该区已集聚数字经济企业超8000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占上海全市近五分之一。备受年轻用户喜爱的B站总部就坐落于杨浦区。数据显示,B站2025年Q1营收70亿,日均活跃用户1.07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长108分钟。
通过政策开路架桥,可以进一步吸引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优质互联网内容创作者,共同构建起极具竞争力的内容创作生态,从而带动和完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的发展,这何尝不是一种刺激经济发展的好方法?
初心是好的,还要看政策执行是否到位。比如在具体的落实层面,渠道是否能够打通,评价标准是否统一,措施是否足够细化。这些关系到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决定了政策的实施质量。
我们有理由相信,“内容为王”的时代永远不会过时,重视内容生产的今天,就是重视经济发展的明天。上海先行先试,既是一种示范引领,也是一种探路而行。希望更多有条件的城市跟上,通过“共创”方式讲好各自城市的故事,让这些“好声音”提升城市发展“含金量”。(黄泽文)
下一篇:修正葵花等老药企莫让贴牌砸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