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听筒Tech陈珂
编辑 | 饶 言
在一二线城市打得热火朝天的即时零售,在广袤的下沉市场,一片寂静。
一位全国百强县的00后强哥,甚至不知道即时零售为何物,“没听过,也没用过。平时很少用线上平台,顶多点点外卖。”
另一位坐标北京、最近回下沉市场老家休假的95后静静,甚至发现,“大家对即时零售的感知基本为‘0’。城市里,‘疯狂星期六’打得火热,朋友们都在蹲点抢‘0元购’,但在县城,甚至无人关注。”
一边是大厂豪掷数百亿、压上一年利润抢地盘,将即时零售升级为下一个零售的主战场,一边却是,在更多的县域城市,生活的节奏并没有因为大厂的主动出击和征伐而发生显著的改变。
实际上,在诸多下沉市场,消费者并不会因为“着急”、“省事”而去平台下单,尤其在生鲜、餐饮方面,他们仍然坚持“偏爱线下”、“按需购买”、“性价比为先”,这也是典型的下沉市场消费标签。
甚至,在一些更偏远的县城和乡镇,鉴于消费习惯和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直到现在,平台和品牌商家根本连攻都攻不进去。
尽管诸多分析认为,县域市场是即时零售的 “未来战场”,但公开的资料亦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1866个县占国土面积90%、人口52.5%,但即时零售渗透率远低于一线城市。
这一差距揭示了即时零售下沉的困境:平台可以快速覆盖县城,但却难以真正渗透县域消费生态。而某种程度上,巨头押注的这一零售主战场,只有扎根更有深度和广度的真实市场需求,才能不算沦为“空中楼阁”。
-01-在县城,无人在意“0元购”
“热闹是城里的,我们什么也没有。”
对于7月份两次外卖大战的“疯狂星期六”,静静的感受分外明显。
这两周,在北京工作的静静,回县城老家休假,相比朋友圈疯狂讨论“满25减21”“满25减20”“0元购”,静静甚至感慨,“完全不知道有这种‘免费的鸡蛋要领’。身边的人都不知道有这种力度的促销活动。”
在朋友圈“薅羊毛”的情绪带动下,静静打开了自己的平台,发现“薅羊毛很难”。比如在美团,仅有古茗、蜜雪冰城茶饮,及3家餐饮店提供配送。在饿了么,最近的配送显示的是20km之外的一家蛋糕店,其次是一家鲜花生活馆。
图:静静所在地美团、饿了么页面情况 来源:美团、饿了么APP日常在县城生活的00后强哥,亦表示,“没参加过‘0元购’,也很少在传统电商平台以外的平台网购。”强哥还表示,“甚至,日常都没怎么听说过即时零售。”
强哥表示,自己平常“非必要不点外卖”,一是因为“不好吃,总感觉没‘锅气’,吃起来差点意思”。二是因为日常时间并没有卡的太严,“工作就在家附近,上下班可以在父母家吃饭。”
强哥自称“美食爱好者”,业余爱好之一便是工作之余到处“打卡美食”。但强哥强调,他和朋友们打卡美食,基本是去线下,“当地有很多小吃,店铺十分火爆,老板连线下都招呼不完,也没时间顾及线上,不去线下,根本吃不到。”
更不必提,生鲜、鲜花、酒水甚至药品,在强哥看来,“我连外卖都不点,更不用提这些配送费更高的品类。”
实际上,另据静静观察,城乡,在对待和使用即时零售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比如,平时在北京工作的静静,由于工作繁忙、城市区域面积较大,日常采买(尤其是生鲜、粮油和日化)使用率最高的线上平台,“最早,我使用美团闪购、盒马、山姆;今年,在京东和饿了么都陆续加大补贴力度并拓展品类之后,我也将秒送和淘宝闪送,成为日常。”
不过,在县城,很少有人在线上消费这些生活日常。
比如,县城消费更注重“价格最优”和“人情消费”,“买鲜花,直接打个电话给店铺老板,约定好时间自取”、“买药,就去医院或者自己信任的药房”。
至于酒水,“便宜的大家会在超市购买,稍微贵点的,更多的是去自己信赖、且常年光顾的烟酒专卖店。”
至于即时零售包含的更常规的“买菜”业务,在县城,更多人坚持的是“去线下”。
实际上,在强哥看来,“菜新不新鲜,足不足量,只有肉眼才能检验的唯一标准。平台的菜新鲜度先不说,配送费在我看来就不能接受。毕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骑个电瓶车直接去菜市场买,省事又省钱,为什么一定要用平台?”
甚至,在强哥还看来,买菜这一行为,在县城,不仅是一个生活采购行为,还是一种社交日常,“和商贩常来常往,都是朋友,有时候买买菜,聊聊天,非常日常。至少,在我看来,不让我父母去线下买菜,他们肯定不能理解,也无法接受。”
-02-即时零售难入县城
静静和强哥对即时零售的“无感”,背后在于多数乡镇的即时零售,在需求和供给端,仍停留在“荒漠”地带。
通常,即时零售根据运营主体和模式差异,可分为几种主要形式,以美团(美团闪购)、京东(秒送)、饿了么(淘宝闪送)为代表平台型即时零售,由平台整合线下商超、便利店等实体零售资源,通过骑手配送,平台负责流量、技术和运力,商家负责货品。
还有以平台自建仓储、采购商品并,主打“前置仓”或“门店即仓库”的自营型即时零售,代表是叮咚买菜、盒马鲜生和朴朴超市。
此外,还有诸如永辉、大润发、沃尔玛等大型商超O2O即时零售,传统商超自主开发线上渠道,通过自营或第三方配送实现即时送达;以及此前大火的社区团购,强调“今日下单次日达或半日达”;还有一些垂类平台,如叮当快药等。
然而,以上几种即时零售模式,除了部分地区的社区团购,其他几种形式尽管在城市风生水起,但在县城,却步履艰难。
比如,一位曾计划还乡创业、头部外卖公司员工林岩,这样告诉《听筒Tech(ID:tingtongtech)》,“前几年,社区团购大火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想在下沉市场跃跃欲试。”
但林岩直言,经考察发现,如做自营模式,需重资产投入,区域扩张成本高,中小商家没这个能力;做垂类平台,错过时期不说,且即便成熟的平台,品类单一,复购率依赖场景,在县城转化率远不及线下。更重要的是,诸多县城面临商业网点分布不均,多数乡镇在需求和供给端,存在巨大的空白。
在县城,区域性大型商超稳稳霸占零售市场,部分公司也在做线上化的尝试,但于普通商户而言,除了做第三方技术服务,基本没有闯入的机会可言。于是,在下沉市场的即时零售,只剩下依赖美团和饿了么的“平台模式”。
但事实上,一些县城的商家,尤其是餐饮企业,对平台的热情并没有想象中的热情高涨。
一家县城餐饮店铺老板小敏告诉《听筒Tech》,“我们没入驻任何线上平台。曾经也考虑过,但主要是线下生意太忙,没多余精力做线上。而且,线上利润有限,没有太多增量。平台也会抽佣,整体来看,还不如好好做线下,毕竟,在县城,除了部分年轻人,真的很少有人吃外卖。”
为了快速拓店,在县城,一些新式茶饮和连锁快餐加盟商,成为平台的主力军。一家新式茶饮店铺工作人员告诉《听筒Tech》,“上周六(7月12日)我们也参加了‘0元购’活动,是平台要求的,但我们没有上架饿了么,因为平台使用率在当地频次不高。”
实际上,严重依赖商家库存管理,配送时效又受第三方运力限制,是商户不积极拥抱即时零售的原因。在小敏看来,“尤其对餐饮行业中小商家来说,供应链和线上化运营能力并不成熟。”
甚至,小敏认为,这也是诸多商户没有平台化的主要因素。
不过,小敏也坦言,如果说即时零售成大势所趋,首当其冲的目前应该选择的还是“美团”,毕竟,美团在小敏的所在地布局了骑手队伍,也有针对商家的一些政策活动。
在更多的一些区域性零售商超看来,即时零售在县城还需要市场培育。一位县城商超管理层表示,“现在客户消费依然主打到店和线下,且独立商超的线上化是个巨大的投入,成本和效益仍需要观望。”
诚然,即便即时零售于县城很“陌生”,但也对县城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部分社区团购平台升级为“即时团购”,聚焦生鲜和快消,通过前置仓缩短时效,经由社区团长集单,从本地仓配发货,完成“今日下单次日达”,在一些县城风靡。
但在林岩看来,“整体来说,县城即时零售仍然是荒漠地带,即便巨头在城市的战役打得不可开交,但县城,至少目前来说,还不是热土。”
-03-即时零售需要县城吗?
诚然,尽管县城即时零售不好啃,但这也是巨头不可能放弃的江山。
即时零售是否需要县城,也成为巨头们思考的问题。在下沉市场征伐多年的美团,基于即时零售在部分县域城市的增长表现,曾给出过明确答案。
早在2024年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美团的管理层就强调了会重点关注县域经济,他们提到,“县域经济当前非常活跃,当地市场的年轻人需求旺盛。我们希望到店酒旅在这些市场有更多增长,这也是我们在低线市场的目标之一”。
在当时的电话会议中,王兴还表示,美团闪购业务下沉市场的增长持续好于整体市场。
所以,在2025年初,多家媒体报道称,有美团内部员工透露,2025年年初定的目标计划,便是四个“All in”,分别是海外市场、下沉市场、无人机、AI。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对手挑起如今这场“大战”,下沉市场在今年大概率会是美团的下一个重点。
但一个问题是,即时零售在下沉市场的增长,也存在明显的特性。
比如,此前,美团曾公布数据,2024年1-8月,县域即时零售订单量同比增长高达54%,便利店闪电仓在县域市场开出1866家。不过,美团并没有公布即时零售在具体县域市场的分布和细节。
在林岩看来,“原则上,增长较好的区域,应该是偏二三线、本身经济基础和线上消费习惯比较好的区域,而这些区域,放眼全国县城,占比并不算多。”
再比如,数据还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县域地方菜、火锅、奶茶咖啡消费活跃,相关品类外卖、团购量同比实现2倍以上增长。茶饮类品牌增长迅速,瑞幸、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古茗在交易额TOP10团购品牌中独占四席。
但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增长是有“有效期”的。比如,在春节期间,诸多习惯线上消费的年轻人返乡,带动相关即时零售品类的增长。
实际上,一旦年轻人“进城”,消费画像就发生迁移。那些常年驻守县城的消费者,他们仍没有养成“想要即见到”、“30分钟万物达”的消费习惯,他们的线上消费,更多依然是在拼多多、淘宝,甚至抖音不同平台中,反复比价,使用传统快递下单。
一家茶饮公司负责人也曾告诉《听筒Tech》,茶咖在县城排起长龙,外卖爆单,最近两年,都发生在春节期间,“春节一过,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
实际上,上述茶饮公司负责人还曾不断向身边朋友普及,“在县城,尽量少干加盟商生意,也不要单纯想靠线上就能打造爆品,还是要琢磨自己的供应链,靠品质和性价比争取市场。”
当然,于平台而言,下沉市场是个巨大的待垦之地,尤其是于即时零售而言,尽管电商发展已经的十余年,但在广袤的下沉市场,依然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但在消费者静静和强哥看来,“至少,目前来说,即使零售在县城,感受不到诸如城市那样浓烈的氛围。”
强哥坦言,“在消费端,即时零售的及时履约能力,势必伴随高溢价,这并不是优势;而在供给端,诸多县城中小商户毫无供应链和仓管系统可言,在备货、库存,都存在资金和管理的压力。”
实际上,在林岩看来,不解决这些弊端,即时零售想“下县城”,仅仅是巨头的幻想,“至少,首先,你要让县城知道这个东西;然后,使用的过程中,在享受履约的同时接受溢价空间,但这目前并不符合广大县城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
林岩还指出,为什么生鲜品类的社区团购在一些县城繁荣,主要在于平台基于县城天然的农业供应链优势,利用互联网“上行”,减少中间商赚差价,“只要价格为王,隔日提,县城亦能接受。”
但在即时零售领域更广的生态里,本身并不具备上述优势。尤其是,当前部分平台为了助推即时零售的声量,餐饮之外,在家电、酒水等品类祭出的是大额补贴。
“有的甚至比全网最低价还便宜,但补贴终有终局,持续霸占县城的,仍是拥有极致性价比的产物,而非仅仅是时效和履约。”林岩认为。
(文中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