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县 “红绿融合”绘就发展新图景
每日甘肃网7月17日讯 据陇东报报道(通讯员彭晓龙)盛夏时节,行走在正宁县湫头镇新庄子村,红色长廊两侧的浮雕无声讲述着九十多年前的峥嵘岁月——陕甘边区第一个红色政权“寺村塬革命委员会”的诞生。如今,正宁县正将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势能。
依托寺村塬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旧址,新庄子村成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典范。2024年,这里已接待30余家单位千余名党员干部开展主题教育,同时,以红色研学为支点,撬动民宿、特色农产品销售等业态蓬勃发展。湫头镇还搭乘“红色文化+绿色农业”快车,健全完善肉牛养殖场、冷链仓库等产业链,培育32名电商“新农人”,仅苹果销售额就突破300万元。
据了解,正宁县现存红色遗址53处、革命文物180件(套),也是陇东民歌《绣金匾》的诞生地。依托丰厚的“红色家底”,正宁县确立“科学保护、整体保护”原则,对关中苏维埃政府旧址等10处重点文物进行抢救性修缮。
近年来,正宁县编辑出版12本地方党史书籍,制作78个“红色故事”短视频,让革命精神浸润人心。以红色资源为纽带,构建“村庄变景区、民房变客房、田园变花园”的发展格局——王录村发展蔬菜大棚和传统美食体验,特色民宿与田园综合体吸引八方游客;五顷塬回族乡甘木沟主题民宿通过直播带货,线上销售额达6.5万元。
2024年,随着全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红色王录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罗川村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黄帝文化景区开发稳步推进,累计接待游客19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花费9.64亿元,推动“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红色旅游带动全县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超3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200余个。在三嘉乡,投资500万元建设的后坡村红色美丽村庄,既修复陕甘游击队旧址打造研学基地,又以“村集体+合作社”模式种植玉米2000亩,群众亩均增收超200元。
从红色长廊前的静默瞻仰,到电商直播间里的果味飘香,正宁县将红色记忆化作发展底色,让革命圣火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责任编辑:顾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