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仅11岁,低龄整容乱象该“踩刹车”了
创始人
2025-07-17 17:11:27
0

撰稿 / 马青(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张彦君

▲整形机构暑期迎来越来越多的稚嫩面孔。图/央视新闻截图

据央视新闻报道,整形机构迎来暑期咨询高峰,其中有越来越多的稚嫩面孔,最小的年仅11岁。据医生介绍,前来咨询的项目已从割双眼皮、隆鼻,拓展到填脸颊、打水光针、瘦脸针等。有的孩子是家长带来的,有的则是自己来咨询。整容低龄化,正在变成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医学专家早就提醒,除了唇腭裂、小耳畸形等外,不建议未成年人做医美整形。因为18岁以下面部骨骼尚未定型,接受整形手术会严重干扰自然发育,造成永久性伤害;抗衰老类医美对年轻肌肤是破坏而非保养,反而加速皮肤老化。所以,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8岁的青少年咨询整形美容项目必须有父母陪同。

然而,一些不正规的医疗整形美容机构,公然违反法律法规和行业伦理,协助伪造年龄、绕过监护人同意,给未成年人做医美整形。这些机构在做宣传时,会打出“早做早变美”“割双眼皮三天恢复”“少女打水光针抗早衰”等误导性信息,把复杂且充满风险的整形医疗过程包装在简单的逻辑外衣之下,诱导未成年人。

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处于心理和身体的快速发育期,对自我形象正是敏感的阶段,同时,因为缺乏稳定的审美定位和价值认知,容易被外界影响。如今,社交平台上满满的滤镜美颜和夸张叙事,更易引发孩子对自身容貌的否定性判断。

比如,算法机制一旦识别出相关兴趣标签,就不断推送同类内容,加剧焦虑。医美广告和变美类内容往往使用“素人逆袭”“普通人也能拥有明星脸”等话术,隐含对“原生容貌”的贬低,强化“你不够美”的心理压力,极具误导性。对此,显然要加大治理力度,相关平台理应受到广告法规制。

今年五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疗广告监管工作指南》,其中特别强调,医疗美容广告通过针对未成年人的大众传播媒介之外的其他媒介,以未成年人为对象,推介不以疾病治疗功能为目的的医疗美容项目的,属于违反广告法第十条规定的情形,依据广告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查处。

但问题在于,相应平台对内容展示缺乏有效的年龄识别与分级机制,很容易规避法律的约束。因此,除了对明确违反法律的医美机构严厉处罚之外,更要考虑全链路治理。

比如,推动平台内容分级,对涉及整形医美的广告,在推荐机制上设置“未成年人不可见”的防火墙。再如,对含手术展示、整容对比等相关话题,强制打上“未成年人不宜”标签,并限制其在未成年人账户中的曝光。

更进一步,还应规范医美广告的表达边界,遏制“审丑”营销、“容貌羞辱”或夸大效果的倾向,避免通过贩卖焦虑引流获利。这些日常管理,都需要平台承担起更严格的审核把关责任。

令人担忧的是,现实中,还有不少整形咨询是家长陪孩子来的。有家长也被广告忽悠了,相信“早做恢复快”,有的则是希望孩子形象更好,甚至把整容当作升学奖励。有的成年人自身没有建立起成熟的审美价值观,相信“漂亮可以带来更多利益”,但这不是对孩子好,而是家长把社会焦虑转嫁到了孩子身上。这必须引起警惕。

说到底,治理整容低龄化乱象,平台要守住技术底线,监管要划清合法边界,学校要传递健康审美,家庭要给予自信和安全感。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但前提是,要引导孩子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美”,这非常重要。如此,方能尽早让整容低龄化乱象“强制刹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小学六一主持词 小学六一主持词... 小学六一主持词女:尊敬的各位领导, 男:老师,同学们, ...
学校最新或2023(历届)圣诞... 学校圣诞节联欢会主持稿 欢聚一堂 女: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男、女齐)...
做科技创新力量的“培育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2024年3月的一天,让北京华诺泰生物(维权)医药科...
销售动员大会主持词 销售动员大... 销售动员大会主持词纪律宣导各军团气势展示掌声训练歌曲训练欢迎领导入席――音乐:拉德茨基下面,请全体起...
上周南京二手房成交1584套 (来源:南京晨报)转自:南京晨报 晨报讯(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许崇静)近日,南京网上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