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法院“法护营商”党建品牌——
专业市场里“开讲啦”
梅雨季节的禾城,细雨迷蒙,一家专业市场里却热火朝天。
“咱们市场最常见、最易埋下隐患的问题,就是交易主体不清。采购方那边,下单人是代表公司行为,还是纯粹个人行为?这一步没厘清,后续纠纷往往就跟着来了。今天,咱们就重点聊聊这关键的第一步!”
日前,在东栅街道信源·国际电气城会议室内,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张奇,在巡回审理一起案件后,给商户们上了一堂“法治公开课”。百余人的会场座无虚席,商户们凝神倾听,不时有人举起手机,拍照记录法律要点。
这是南湖区法院党建联建共治,将司法服务精准下沉到基层治理末梢、护航专业市场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南湖区法院以“法护营商”党建品牌为引领,组织党员干警定期下沉辖区信源·国际电气城、汽车商贸园等专业市场,巧妙贯穿“支部结对+业务联动+基层治理”三个支点,形成“党员法官+市场负责人+市场调解人员”常态联络格局。
讲座刚结束,电气城商户小张便穿过人群来到张奇面前:“张法官,您讲得太透彻了,句句戳到我们的痛点!我也吸取这次的教训,引以为戒,今后一定规范交易。”
“这就对了!”张奇笑着回应,“大家伙的法治意识强了,交易更规范了,生意自然做得更长远、更顺畅!”
小张的感慨,源于一场“尾款拉锯战”。
小张经营一家机电设备采购店。一天,一位自称小陆的客户来采购电线电缆。小陆表示,他是替附近的工地采购电线电缆的,“放心,虽然结算周期长点,但绝不拖欠。”
几批货物发出后,小张多次索要余款却屡遭推脱,最终他来到了市场调解室寻求解决办法。
调解员陈圣愉接待了小张,这是他当月经手的第三起因“交易主体模糊”引发的纠纷了。市场内许多小经营户,常于交易之初疏于明辨责任主体。陈圣愉思考:是不是可以通过小张这个案例给商户们上一课?他立即上报市场负责人,并联系结对法官张奇。
张奇接到反馈后,联想到最近市场内的纠纷热点,决定将该案审理现场移至市场一线。
得知法院要来开庭,商户们纷纷赶到四楼会议室,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最终,在张奇耐心释法析理下,小张和小陆达成分期付款协议,矛盾得到妥善化解。
为扩大宣传效应,小张的案例被南湖区法院提炼为示范教材,连同其他商户存在的经营管理不规范、合同意识与证据意识不足等问题,一并编入《企业法律风险提示函》小册子。
如今,这种紧贴商户需求、由市场“点单”、法院精准“上菜”的普法活动,已在南湖区各大专业市场常态化开展。
“法护营商”党建品牌建立以来,南湖区法院共召集党员干警开展覆盖立、审、执全流程的普法讲座、法律咨询等40余次,发送法律风险提示函70余份,实现辖区市场内600余家商户以及调解人员全覆盖,为专业市场治理注入了强劲法治力量。
来源:人民法院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