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本报讯 国家消防救援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印发《电动自行车共享换电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共享换电工作,促进电动自行车共享换电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指南》明确换电柜建设要求,指出应科学规划选址,确需安装在室内时,要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范中的防火分隔条件和消防设计要求,并与周边可燃物保持安全间距。
在管理运营方面,《指南》明确,共享换电建设运营企业为安全责任主体,建立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人,制定设施巡检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评估和维修,保障其安全;建立24小时值守的应急响应团队,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自行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开展换电柜电气、消防、防雷等设施安全隐患检查,并保留安全检查记录,每半年至少全面自查一次。
《指南》还对报废回收机制加以明确,指出共享换电建设运营企业应按照《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指南》要求,在有产品使用或运营的省级行政区设立专门部门或安排专人,负责本地区蓄电池回收,做好蓄电池来源去向登记管理,安全贮存,并规范移交至回收服务网点或综合利用企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利用信息化监测手段,按照《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工作指引》定期对蓄电池进行评估,及时淘汰老旧、性能衰减严重、有安全隐患的蓄电池,保障蓄电池安全。(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