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啤红”mix,跨界改道下的酒类流通新版图
创始人
2025-07-17 13:52:25
0

文|酒讯 半颗

编辑|方圆

泸州老窖正把触角伸向葡萄酒牌桌。

7月9日,澳大利亚名庄奔富宣布,其 2021 年份 Grange La Chapelle(葛兰许小教堂)在华首发,这款售价为17500港元的新品,中国独家代理权落到了泸州老窖手中。泸州老窖集团总裁廖俊在发布会上表示,要“为中国高端葡萄酒市场注入更多元化的产品与更卓越的品质体验”。

二十年前,洋酒走夜场、白酒走餐饮、啤酒走商超,渠道泾渭分明。但在近几年,酒类渠道的品类界限愈渐模糊。

从酱酒热促使红酒酒商“染白”,到啤酒巨头华润陆续收编地方白酒企业,再到如今泸州老窖收下奔富新品代理权,酒类流通渠道内,红酒商、白酒商、啤酒商纷纷跨栏,用多品类组合来冲淡单一赛道的下行压力。

品类在向外发展,渠道在横向嫁接,酒类流通“Mix 模式”正逐渐取代过去的各自为营。

01、白酒渠道 mix:寻找增量

白酒渠道与其他酒种的混搭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行业为开辟第二增长曲线走出的一条新路。

2002 年以前,白酒、啤酒、葡萄酒在渠道端各自为政:卖白酒的专心做白酒,卖啤酒的只碰啤酒,彼此泾渭分明。故事的转折点要从 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说起,关税下调、海运通畅,让原本稀罕的进口葡萄酒成了城里人餐桌的新宠。

茅台很快捕捉到这一信号,2002 年在河北昌黎投建葡萄酒厂,四年后,五粮液也从欧洲采购原酒,在国内灌装“亚洲干红”。

这批“白染红”产品在今天看来并不成功,对当年的白酒经销商来说,红酒更多是增色添香——白酒仍处黄金十年,货从酒厂到终端几乎是抢着走,红酒业务只是锦上添花的存在。但这一改变却首次打破了酒业流通的品类壁垒。

第二次转折出现在 2013 年。“八项规定”让高端宴请急刹车,塑化剂风波又点燃公众的安全焦虑,白酒行业的黄金周期戛然而止。为了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白酒行业把目光投向葡萄酒:泸州老窖收购澳大利亚希拉谷酒庄,景芝、今世缘、丰谷等区域白酒品牌也相继涉足葡萄酒。

自此,白酒渠道内的红酒地位骤然拔高。泸州老窖的经销商在传统白酒终端布局希拉谷,洋河的“法国王者脸面”“星得斯”等系列也进入白酒渠道。但除了极个别完成了有效融合之外,,白酒经销商们普遍反馈红酒并不好卖,酒商对葡萄酒知识储备不足、货源难以匹配消费者口味,导致销量始终不温不火。

当时间向后推移至 2020 年前后,“精酿”这一新变量出现。酱酒热降温,名酒价格倒挂,经销商利润被不断挤压。与此同时,精酿啤酒热潮兴起,低度化、多场景的饮用需求在年轻人中迅速放大,对于需要重启增长并贴近年轻客群的白酒行业而言,精酿啤酒成为新热点。

茅台、泸州老窖、张弓等相继“染啤”——茅台斥资重启啤酒业务,泸州老窖以百调品牌推出精酿,张弓则直接把冰糖葫芦、榴莲口味拉进精酿配方。经销商端也出现主动跨界,有酒商表示,中高端白酒品类利润走低,一些精酿啤酒的利润甚至超过了名优白酒。渠道不再局限于高度白酒,而是借精酿与年轻族群产生新的连接。

图片来源:泸州老窖新酒业公众号

2024 年,澳洲葡萄酒重返中国,“白染红”热度再起。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泸州老窖开始代理奔富新品,经销商们也在白酒调整期里重新打量葡萄酒机会。安徽华杰酒业、四川极棒酒业等多位白酒经销商曾向媒体透露,将引入不同价位葡萄酒以丰富矩阵。

白酒经销商们的考量十分现实:名酒出厂价逐渐上调、终端价格却长期倒挂,渠道利润被压缩,而葡萄酒依旧保持相对可观的毛利空间。加之消费降级背景下,国外大牌的低价款和入门级国产葡萄酒更易流通,经销商愿意用葡萄酒生意对冲白酒主业的高库存、高成本风险。

整体来看,白酒流通渠道正从单一批发走向更多品类、更多消费场景,核心目的是在主业增长遇到瓶颈时构建第二增长曲线,让渠道更灵活、产品矩阵更丰富。

02、啤酒渠道 mix:谋求高利

与白酒企业“染红”“染啤”的大张旗鼓相比,啤酒企业切入其他品类赛道的动作显得克制得多,但目标却十分明晰,即谋求更高的利润。一个明显的对比足以让啤酒企业勇闯新领地——白酒企业毛利率平均约为60%-80%,而啤酒仅在40%上下。

不过,真正敢把白酒装进资产表、并持续追加真金白银的,目前只有华润一家。华润最早与白酒发生交集是 2018 年入股汾酒,而后2021年起,华润以并购和控股的方式先后收编景芝、金种子、金沙,累计投入近 200 亿元。

华润方表示,布局白酒业务的原因,是为了资源共享和提高效率。华润啤酒现成的1万多家经销商、600 多万终端网点,叠加啤酒与中低端白酒、光瓶酒销售模式的天然相似基因,可以实现啤白资源共享,大量铺货,提高销售效率。

然而现实却泼了些冷水。财报显示,华润2024年营收386.35亿元,同比微跌;净利47.4亿元,同比下滑8%。收编的白酒资产并未立刻带来加法效应:金种子连续亏损,金沙也未兑现 40% 增速目标。巨额收购款尚在消化、产品与渠道仍在磨合,利润贡献暂时不算理想。

图片来源:华润啤酒2024年报截图

华润之外,敢于“染白”的啤酒企业寥寥可数。燕京啤酒 2023 年在经营范围内增列了“其他蒸馏酒、威士忌、白酒销售”,但迄今未见白酒产品落地。

业内人士认为,啤酒渠道之所以看重白酒,表面上是垫高行业利润,实现淡旺季错峰销售、共享终端网点,实质上却要面对品牌塑造、消费者教育、库存挤压等全新挑战。这些环节与啤酒快周转、性价比驱动的特征差异明显,一旦协同不到位,高毛利很容易被慢动销抵消。

青岛啤酒没有选择白酒,而是携手“老乡”即墨黄酒集团,目的是实现淡旺季互补、深化区域品牌特色;重庆啤酒更跳出了酒类范畴,布局饮料业务,先后推出大理苍洱汽水、天山鲜果庄园橙味汽水等产品。

不少啤酒集团也曾把目光投向葡萄酒。2025年,青岛啤酒集团与青岛饮料集团战略重组,未来可能会布局葡萄酒业务;百威、嘉士伯等国际啤酒巨头也曾试水红酒,但始终未形成显著声量。

图片来源:青岛市国资委的公告截图

啤酒流通渠道正在向“高毛利、多元矩阵”演进,但并不意味着任何品类皆可无缝移植。

03、红酒渠道mix:固稳根基

在中国酒业的版图里,葡萄酒是最年轻、根基最浅的成员。与白酒那样的千年酿造传统、啤酒那样的国民饮料的体量相比,红酒注定比其他酒种更敏感——对汇率、对关税、对物流、对消费者。红酒商更急于为资金找到更快的循环通道,于是开始尝试其他品类。

2018 年之后,中国葡萄酒产量、进口量持续下滑,叠加针对澳大利亚的双反政策,进口葡萄酒商们开始四处谋求新渠道。2020年前后正值酱酒热,业内人士估算,彼时约有三成进口葡萄酒商已转身布局酱酒,帝亚吉欧、保乐力加、中粮名庄荟等国内外品牌也先后踏进这条赛道。

以中粮名庄荟为例,其与仁怀酱酒集团推出的仁怀酱香酒1745,仅半年销售额便过亿元。同样以葡萄酒起家的通葡股份,则干脆把重心搬到了白酒电商平台九润源身上——2018 年通葡的葡萄酒业务营收占比不足 6%,九润源却贡献了公司 94% 以上收入。

但“染白”也并没有成为红酒酒商的救命稻草,白酒需要品牌故事和年份概念,动销远比进口红酒更讲究体验式推广。很多进口商把洋酒思维原样套用在酱香赛道,结果渠道铺得开,酒却卖不出去。一些“染白”的红酒经销商陷入了价格倒挂危机,却没有白酒酒商那样应对此类危机的经验。

整体来看,在酒类流通过去的历史中,“白染红、白染啤、啤染白、红染酱”交错上演,几大酒水品类在不同渠道中相互渗透,形成了酒类流通的新轨迹:在消费总量放缓与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下,第二增长曲线、利润结构与风险对冲成为酒类流通行业向外扩展的核心考量。

广科战略首席咨询师沈萌认为,酒类消费需求呈现出整体收缩下的多元化分散的特征,单一品牌不足以支撑渠道平台的运营,而渠道平台为了更好平衡风险也需要扩大品牌覆盖。未来一段时间整体需求趋势大概率不会发生结构性翻转,因此以生存为首要目的的经营策略会是酒类流通渠道最主要的方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关于学校整改落实阶段工作动员会... 关于学校整改落实阶段工作动员会上的会议发言同志们:  根据县委学习实践活动总体安排,今天我们召开二批...
师德师风建设研讨会上的小学教师... 师德师风建设研讨会上的小学教师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
德明利1641.73万限售股将... 德明利7月18日发布公告称,公司部分限售股即将解禁上市,本次解除限售股份的数量为1641.73万股,...
中银证券获准发行不超过140亿... 来源:中访网财观中访网数据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1696,简称:中银证券)近日...
俄外交部:强烈抗议日本参与美军... 转自:财联社【俄外交部:强烈抗议日本参与美军在俄边境附近军演】财联社7月18日电,据央视新闻报道,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