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1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何春中)“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就是危险作业”今天上午,国家消防救援局新闻发言人、消防监督司一级指挥长孙毅军在国家消防救援局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近3年来发生的14起重特大火灾中,涉及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的有6起,这个比例相当高。其中,2022年亡17人的吉林长春宏禹小油饼百姓餐厅重大火灾、2024年亡16人的四川自贡九鼎大楼重大火灾,都是人员密集场所违规动火作业造成的群死群伤火灾,教训极为深刻。
孙毅军分析,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主要风险点有:一是动火作业危险性高。动火作业包括电焊、气焊、气割作业及使用喷灯、砂轮等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施工作业。电气焊作业飞溅的焊渣温度通常在1000℃以上,很容易引燃周边可燃物是违规;二是动火作业隐蔽性强。建筑内无证作业、无内部审批、未采取现场管控措施等违规动火作业,不易被发现,一些企业和个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三是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危害性大。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养老院等人员聚集的室内场所,使用、营业期间人流、物流高度集中,这个时段动火作业,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
孙毅军表示,国务院安委会印发的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若干措施,明确严格限制使用、营业期间动火作业。正在修订的《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标准,也将把其作为强制条款。做好这方面工作主要在于:单位负责人负全面责任,承包、承租及委托管理单位明确各方责任,施工单位严守安全制度规程,一句话概括,就是“谁的场所谁管理,谁动火谁负责”。
同时,对于涉及动火作业的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建设单位或个人要按当地备案管理要求,主动备案,接受社会监督;单位内部要建立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审批程序。作业前,要在建筑的主出入口、作业现场和其他重点显著位置进行公告。
此外,用工单位应履行证书查验责任,电焊、气焊、气割动火作业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动火作业区域和其他区域必须进行有效防火分隔。作业期间,落实现场监护人和安全措施。作业结束后,应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