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质量报
□ 陈 伟
烧仙草是地区传统特色饮品,流行于广东、福建,后来传至台湾,还风靡于日本和东南亚地区。
仙草为烧仙草中必不可少的主料。它在粤港澳地区称凉粉草,是草本植物,高约一米;采收后晒成仙草干。
仙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形状类似薄荷叶,翠绿小巧,低海拔山麓地区较常见到。它属于唇形科凉粉草属植物,为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仙草全草含多糖,有消暑、清热、凉血、解毒功能。民间常用其枝叶加水煎煮,再加稀淀粉制成冻(俗称“凉粉”)食用,是消暑解渴的极佳食品。人们认为这种具有神效的草一定是仙人所赐,因此将之命名为“仙草”。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仙草还是一味药材,性凉,味甘而淡,具有清热利湿、静心凉血的功效。
在《本草纲目拾遗》中,仙草出现在“仙草冻”名目下,并且文中还有相关论述:“一名凉粉草,出广中,茎叶秀丽,香犹藿檀,以汁和米粉食之止饥。山人连种数亩,当暑售之。”其中,不仅提到了仙草冻的别称凉粉草,还将其产地、植物学形态以及食用方法甚至适宜节令都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另一部医药文献《职方典》中也有关于凉粉草(仙草)的记录:夏取其汁和羹。即于夏日时分用仙草植物汁液来调和成羹汤。
用仙草做的仙草冻是仙草最早的用途,表现出了消暑清热、凉血解毒的食疗效果。我国古代医家们则在这个基础上对仙草的药用文化进行了丰富发展。《岭南采药录》中便有用仙草治疗花柳毒入骨的病症:取仙人冻六两,蒸数次,加生麻雀八只……每次服三两为度。清代《漳州府志》中的《草之属》篇还记载了仙草“夏日取汁,凝坚成冰”后具有“泽颜、疗肌”的功效。
(作者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
【大健康·大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