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旬阳市甘溪镇,有这样一位人大代表,他既是基层医疗战线的“领头雁”,又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他就是甘溪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张李安。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他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将履职尽责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紧密结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的担当与作为。
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网格化健康管理。面对基层医疗资源分散、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张李安创新性地推行了网格化家庭签约医生团队服务模式。他带领团队与村医紧密合作,将全镇划分为12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为群众提供精细化、科学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我们医院将慢病管理融入基本医疗服务,对接诊患者进行分类管理,落实家庭签约医生,制定患者健康管理计划。”张李安介绍道。目前,全镇已有2051名慢性病患者签约,累计开展慢病服务8466人次,实现了全覆盖。这一模式的推行,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建立“两个中心”,提升服务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张李安代表积极推动成立了回访中心和质控中心,实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评估数据化、考核指标化、提升可视化。
回访中心通过电话、问卷调查、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每季度随机抽取重点人群开展政策知晓率、服务满意度、服务真实性回访。质控中心则按照“分级负责、逐级质控”模式,对服务项目完成情况、服务过程、系统录入信息完整性等进行质量控制,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
“通过数据对比,第二季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数较第一季度相比政策知晓率提升5%、服务满意度提升8%、服务规范性提升3%。”张李安自豪地说。这一成效的取得,离不开“两个中心”的建立和运行,更离不开张李安代表对医疗服务质量的严格把控。
推动医共体建设,让优质资源下沉。作为旬阳市“医防融合”第一批试点,甘溪镇中心卫生院在张李安代表的带领下,积极推动医共体优质资源下沉。他邀请上级医院的专家团队每周三来院坐诊,方便辖区群众看病就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挂上“专家号”。
同时,他还开展师徒带教、专业知识培训等活动,提高本院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截至目前,已开展师徒带教4次、审病历240份、审处方400张,多项举措推动医院医疗高质量发展。此外,他还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中医门诊接诊患者3599人次,为服务群众打下坚实基础。
2025年3月24日,旬阳市2025年医共体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正式启动,选派的20名骨干医师分赴20个镇(中心)卫生院开展为期一年的驻点帮扶。张李安代表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践行代表承诺,服务群众零距离。作为人大代表,张李安始终将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他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代表承诺,联系各村(社区)行动不便的65岁老年人上门开展健康管理。
“为了什么上门?上门去做什么?目标一定要清晰!如果不清楚目的,只是因为规定一年要上门几次就去上门,那就背离了初衷,反而会影响双方关系。”张李安与镇卫生院医务工作者以一医一护的人员配比发起上门服务,召集上门的人员碰头明确行程规划,并配备常规检查设备,包括血压计、血糖仪、体重腰围等,对全镇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身体常规检查,筛查健康问题,并对日常有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进行指导。在本年年中完成了代表承诺,起到了模范带动作用。
“人大代表是一座桥,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张李安代表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努力,围绕民生重大事项,多渠道提高诊疗水平、出实招回应群众关切问题,以高水平书写代表履职新答卷。(通讯员:李毅垚)
编辑:赵佳欣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