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转自:中国医药报
□ 本报实习记者 常锐博
尽管2024年我国医药工业面临诸多压力,但原料药进出口规模仍稳健增长。这是记者在5月21日—23日由国药励展在广州主办的第92届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包装/设备交易会(API China)上获悉的消息。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我国原料药进出口总额为538亿美元,同比增长5.6%。
据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数据,目前我国在大宗原料药如抗生素、维生素、激素、解热镇痛药、氨基酸等领域已占据全球40%的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大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地位。
本届展会上,有专家指出,我国与欧美国家和地区在原料药产业格局上存在差异,但出口“双轨并行”的格局已基本确立。2023年,我国大宗原料药出口承压,维生素、抗生素等产品面临印度、中东新产能带来的挑战。随着我国原料药产业升级进程加速,2024年部分高附加值特色原料药价格和贸易额均增长显著,或已证明产业升级见成效。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在抗体偶联药物(ADC)毒素、核酸单体等领域持续取得技术突破,出口单价上涨,GLP-1多肽原料或将成为我国原料药出口的新增长引擎。
“欧美国家凭借技术优势,持续主导高端原料药出口市场。我国作为新兴国家代表,原料药出口额持续保持稳步增长,在全球市场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健康网首席研究员吴惠芳表示。她强调,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从基础原料到高端制剂的全产业链价值提升,我国才能在全球医药供应链体系中赢得更多话语权和更强核心竞争力。
本届API China共设有医药原料展、药用辅料展、医药包装展、制药设备展四大展区,参展企业包括国药集团、齐鲁制药、丽珠医药等国内大型综合医药企业,国邦医药、普洛药业、尔康制药等细分领域行业龙头,以及肖特、阿普塔、巴斯夫、赢创等国际企业。在本届展会首设的“生物医药供应链”主题展区,可以感受到我国生物药上游产业的蓬勃脉动,甘云医药、力诺药包、山东药玻等企业在该展区同台亮相,覆盖从生物药原料到耗材设备的完整产业链条。这种“从分子到设备”的生态级展示,正是我国生物药产业从技术追随迈向供应链自主的鲜活注脚。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API China与第90届全国药品交易会(PHARMCHINA)和2025中国国际健康营养博览会(NHNE)同期同地联合举办,总展览面积达17万平方米,共有8200多个展位,涵盖医药原料药、药用辅料、制药设备、健康营养品等百余种品类,吸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家知名企业参展,参会人数超过20万人次。
为搭建行业政策解读、信息交流平台,围绕国际化、生物药、信息发布与数据解读、数字化等热门话题,国药励展还携手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医药包装协会、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国际药用辅料协会(中国)等联合举办了30余场会议论坛和活动,百余名行业专家、知名学者交流探讨行业热点话题,洞见行业未来。
另据悉,第93届API China将于今年11月12日—14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