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进行自助结账
24小时营业、没有收银员、扫码购物,从进门选品到结账出门,全程仅需一部手机。这种全自助购物方式,你尝试了吗?
近期,多家24小时“无人超市”亮相新区,再次刷新市民的传统消费观念。
7月15日,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新区铁诺南路的一家“无人超市”。刚至门口,智能语音便提示:“欢迎光临,请扫描门上二维码进店购物。”记者打开微信扫描门上的二维码,完成注册并绑定手机号后顺利进入门店。店内的休闲零食等商品在货架上整齐陈列。挑选好商品后,将商品对准收银台的识别屏幕,再扫描支付码即可完成支付,流程简单便捷。
“铜川也有了‘无人模式’的新消费体验,‘购物自由感’很强!”正在附近吃串串的市民李锋进店购买饮料,他表示,“扫码进入、支付、离店,操作简单便捷。”
“无人超市”不仅现身商圈,也进入了居民聚集区。
今年3月,位于新区光明路的幸福超市接入智慧系统,晚上10点至次日早晨7点30分启用“无人模式”。
记者注意到,该超市内安装了360度无盲区视频监控。顾客在购物过程中若有任何疑问,远程客服会通过语音提供协助。
住在鸿翔逸境小区的张先生是这里的老顾客:“晚上想吃点啥,再晚也不怕买不到了。”他边说边完成了扫码支付。
“身处社区、在居民楼下的超市是无法取代的,但我们这家店有100多平方米,在售商品5000余种,所以存在人工成本太高的问题。”幸福超市的负责人史梦婷表示,在夜晚切换成“无人超市”,打破了传统超市的营业时间限制,满足了消费者全天候的购物需求,同时也无需收银员与导购员,人力成本削减。
早在去年,史梦婷就开始尝试开设“无人超市”。
“‘无人超市’科技感强,年轻人接受快。去年我在朝阳路附近针对学生等年轻群体开了家引入‘夜间无人模式’的便利店,效果很好,夜间销售额持续增长。”史梦婷向记者介绍,“幸福超市是开了四五年的老店,今年也把这项服务加上了,虽然大概每晚只有30多个订单,但服务了周围居民,而且我认为这也是零售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随着生活越来越网络化、智能化,在夜间切换成“无人模式”的超市已悄然走入市民日常生活中。
尽管提供24小时服务的“无人超市”优势明显、前景可期,但在实际运营中仍面临挑战。部分老年消费者反映对智能设备操作不熟悉,存在使用困难;也有消费者对注册环节的个人信息安全存有顾虑。对经营者而言,商品损耗等风险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无人超市”作为零售新业态,以便捷性和灵活性,为城市夜经济注入活力,满足着消费者碎片化、即时性的购物需求。其在铜川的落地生根,既是科技赋能生活的生动体现,也折射出消费模式的迭代升级。随着技术的完善和应用的深入,“无人超市”将在精细化服务与安全保障的双重驱动下,为市民带来更智能、更安心的消费新体验。
上一篇:金融赋能打造兴业“洼地”
下一篇:“千问千答”解民忧办实事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