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戴瑞雪 蒋彧淼 通讯员 傅 春 林越琪
民间篮球热潮,是近年来国内篮球市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从多次登顶嘉超联赛,到市级“村BA”赛事取得佳绩,再到“葡萄”战队擂响“浙BA”战鼓,秀洲正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篮球的热爱与执着。
篮球之乡的“村BA”传奇
连续多日刷屏,“浙BA”成了秀洲人茶余饭后绕不开的话题。
而秀洲的篮球热潮并非一时兴起。
上世纪60年代初,秀洲区王江泾镇南汇村里一群喜爱篮球的小伙子,用水泥、木板等材料自行做成了简易篮球架,每逢农闲便一起在泥土篮球场打球。恰逢省篮球队下乡慰问与当地球队切磋,南汇篮球声名远扬,董阿二、长脚阿八等本土球员成了村民口中的“球星”,为这片土地播下了篮球的种子。
1983年深秋,南汇人张坤荣退伍回到家乡,穿着一身褪色军绿球衣,加入了村里的明星篮球队。“那时候球场是土的,下雨就成泥塘,对方球员踩着雨靴在泥地里滑得直打趔趄。”回忆起第一次代表村里参加比赛,张坤荣说,当时的教练吴海生是球队的灵魂人物。“吴教练拿着哨子喊‘冲’,我们就真敢往篮下扑。”
从小打小闹逐渐成长为远近闻名的篮球队,吴海生带领着“王江泾镇南汇队”一路从青壮年打到了中老年。
进入新世纪,南汇篮球的火种愈发旺盛。
2005年夏夜,新建成的灯光球场亮如白昼,刚下班的张坤荣来不及换衣服,穿着蓝色工装裤就进入球场,腰间的钥匙串随着跑动叮当作响。
时任南汇村篮球队领队周元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建起灯光球场后,几乎每天都有上百名村民“排队”上场打球。尤其是春夏周末,打球的村民在灯光球场上能“厮杀”到次日凌晨。
2007年,浙江省农民“种文化”百村赛村级篮球擂台赛吸引了周边四乡八里的村民,连江苏地界的球迷都骑着摩托车赶来,把球场围得水泄不通。
2010年秀洲区第二届百村农民篮球联赛中,球队一路过关斩将杀入总决赛,在加时赛投丢关键球,虽以1分之差憾负,却让更多人见识了南汇篮球的韧性。
2011年,南汇村篮球队在省级赛事中再露锋芒,先是以66:62险胜劲旅嘉善洪溪队,随后又以87:53大胜富阳常绿镇五联村队,两场硬仗彻底打响了篮球之乡“村BA”的威名。
一项项赛事的优异战绩,不断见证着南汇这座篮球之乡的成长。如今,这份热情依然在持续沸腾,而篮球也早已超越运动本身,成为南汇村乃至秀洲区的文化符号。
校园篮球带来“青春力量”
全民热爱的氛围下,青少年是篮球振兴的关键力量。从幼儿园开始,秀洲区大力普及校园篮球运动,篮球课成了一些学校的特色课程。
“每天两小时的训练时间,我会全身心地扑在篮球上。”印通小学四年级的张语歆同学是学校女子篮球队乙组的核心队员,学习篮球已有三年时间。暑假期间,每周五次的集训她一次也没落下,“在球场上待着,我感觉特别安心。”
篮球特色培育一直是印通小学的一张金名片。2009年,时任洪合镇中心小学(印通小学前身)体育教师的黄伟带着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在全校推广篮球课程。他带领教师团队从低龄段学生中选拔培养,在三至六年级建立校队梯队,训练出多位优秀的青少年篮球小将。
如今,在校篮球总教练董袁涛老师的带领下,印通小学篮球队总结出一套独有的选拔训练机制:在选拔中,更看重孩子们对于篮球的热爱程度;在训练中,注重从初步到掌握再到熟练篮球的传、接、运、投;带领队员们常态化参加各类赛事,积累实战经验……经过10多年的积淀与发展,印通小学已经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嘉兴市体教融合特色学校、秀洲区少体校“训练基地”学校,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篮球文化。
“印小的篮球氛围特别好,在全校很受重视,在班级里也很受欢迎。”印通小学副校长朱加明告诉记者,每学期举办一次的“校长杯”已成为学生们最为期待的体育赛事。印通小学以篮球为媒介,通过丰富的体育课程,大力推进青少年儿童体育教育,努力打造活力印小,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了篮球运动的乐趣。
今年5月,2025年秀洲区少年儿童篮球锦标赛圆满落幕,本次锦标赛吸引了来自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近600名运动员齐聚赛场,开展了115场激烈角逐。众多篮球爱好者,以篮球为媒,展现了青少年的活力和竞技精神。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小学部)表现抢眼,最终夺得小学男子甲组冠军、小学女子甲组冠军、小学女子乙组亚军。
胜利的背后是无数汗水和付出。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岳建霖介绍,为使学校成为篮球人才涌现的沃土,体育教研组为校队精心规划了一套系统的训练安排,推动了校园篮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各个年级都成立了男女校队,最多的每周要练六次,寒暑假也都有集训计划,依托完整严格的训练体系,学校篮球队伍的水平提高得非常快。”
青少年篮球沃土上,秀洲收获累累硕果。近年来,在嘉兴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篮球比赛、浙江省青少年阳光体育(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小学生篮球赛等赛事中,秀洲篮球小将们屡创佳绩,将一枚枚奖牌、一份份荣誉收入囊中。
这条通往赛场的逐梦之路,为这项运动带来了无限的“青春力量”。
全年篮球赛事超1000场
看篮球、打篮球成为秀洲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篮球,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有意识从小培养孩子的篮球特长,篮球文化已经在秀洲接续传承和蓬勃发展。
在秀洲,有全年不断的篮球赛事,每年举办的市级、区级、镇级联赛,以及企业联赛、机关联赛、校园青少年联赛等场次超过1000场。秀湖杯、青少年锦标赛、NYBO篮球赛,小篮球片区赛、中老年篮球赛等各级别赛事参与者众、观看者多,场面可谓火爆。
以今年夏天为例,6月20日晚,在2025年嘉兴市男子篮球超级联赛总决赛第二场后,秀洲银创队成功卫冕,第四次将象征嘉兴篮球最高荣誉的冠军奖杯高高举起!
同一时间,2025年王江泾镇“闻川杯”长三角篮球邀请赛暨村BA预选赛也在闻川小学体育馆火热进行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的8支篮球劲旅用16场精彩对决,展现篮球运动的魅力。
而正在火热举行的“浙BA”,更是让秀洲再度掀起篮球运动热。爱打篮球、会打篮球的人群越来越广泛,小到四五岁的儿童,大到古稀老人,篮球已经深深植根在了秀洲人的生活中。每周末,大大小小的篮球训练营成了最热闹的地方,不少孩子在家长的支持下,很早就开始接触篮球,享受篮球带给他们的快乐。在学习技术锻炼身体素质之外,更重要的是领悟到篮球所带来的拼搏精神。
“近年来,秀洲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村都有篮球场地,有的还不止一块,甚至建了室内篮球馆。各个镇(街道)的篮球联赛从未停歇。”秀洲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类篮球俱乐部、培训班的不断涌现,在培养大量篮球苗子的同时,也满足了市民对篮球运动的追求。
记者了解到,目前秀洲区共建有篮球场地470个,其中包含可承办国际性、全国性篮球赛事的大型体育馆1座(能容纳观众2500人),其他室内篮球馆44个、室外标准篮球场399个、三人制篮球场26个。众多规范化的场地,给广大篮球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让秀洲篮球氛围得到进一步沉淀,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经济发展。
秀洲这片土地,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篮球运动中展现了独特的活力与魅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图片由秀洲区教育体育局提供
上一篇:《平潭映象》“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