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五年三月,重庆市荣昌区检察院联合荣昌区委老干局、区关工委共同举办“检察蓝+夕阳红,共织家庭教育防护网”涉罪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日前,重庆市检察院发布2025年度全市检察机关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典型案例,重庆市荣昌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案件入选。翻开该案卷宗里的家庭监护评估曲线图,一条从10分攀升至82分的红色曲线,无声诉说着小梁(化名)一家的变化……
时间回溯到2023年9月,16岁的复读生小梁因琐事与同学发生冲突,致同学轻伤。这个曾在书桌上贴满励志便签的少年,在接受讯问时哽咽道:“妈妈走了,爸爸常年务工,奶奶说我‘复读还考不好’,我感觉所有人都在放弃我……”更糟糕的是,冲突发生后,小梁与父亲的关系降至冰点——面对对方提出的12万元赔偿金,无力支付的父亲选择回避推诿,小梁对家庭支持彻底失望。
荣昌区检察院在办理此案过程中发现,父母离异后母亲失联、父亲长期缺位导致的亲情缺失,叠加复读压力诱发的抑郁症,让小梁在情绪旋涡中迷失。检察机关对小梁开展首次家庭监护评估,得分仅有10分,暴露出监护失职的深层问题。
“孩子犯错不容逃避,家庭救赎很重要。”办案检察官刘芳邀请已退休的全国模范检察官潘朗带领“莎姐·银晖”帮教团队介入。这个团队以潘朗为核心,会聚了32名政治过硬、责任心强、有法律工作经历的“五老”人员,致力于通过法治课堂、心理疏导等服务,实现“挽救一个孩子、修复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的治理目标。
很快,“莎姐·银晖”帮教团队拿出了“私人订制”的帮教方案:协助检察官制作《督促监护令》,向小梁父亲明确定期返乡、家校沟通等责任。退休法官组织模拟庭审为小梁敲响法治警钟;司法社工设计“父子共读”活动、组织“家庭茶话会”,让父亲得知儿子复读前曾躲在被子里哭了一整夜;退休教师为小梁制定冲刺计划,书桌上的倒计时牌内容也从“考不上就完了”悄悄变为“爸爸陪你慢慢来”。
一手化心结,一手解法结。办案检察官与潘朗采用“背对背”调解策略:检察官厘清法律责任,潘朗则着力化解情感症结。经多次沟通,涉案双方最终接受了赔偿金分期支付的方案,为案件处理奠定了基础。
2024年8月,荣昌区检察院在组织听证会后,综合考虑全案情况对小梁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随后的半年考验期内,小梁的家庭监护评估分数从最初的10分逐渐跃升至82分,父子月均沟通时长从20分钟大幅增至480分钟,连爷爷奶奶也学会了说“累了就歇歇”。
2024年8月15日,小梁带着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走进荣昌区检察院,书包里《傅雷家书》的扉页上写着:“爸爸学会听我说话,我学会对自己负责。”
“每名迷途少年背后,都藏着家庭系统的失衡。”据荣昌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朱玉萍介绍,该院与该区老干局、关工委协作建立“线索发现—评估分级—联合干预”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闭环机制,发挥“莎姐·银晖”帮教团队作用,仅过去一年已累计化解55起家庭矛盾,帮助24个家庭重建沟通桥梁,开展32场家长课堂,覆盖1.2万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