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夏都 聚宁圆梦”人才交流招聘活动现场。
人才工作一线巡礼活动(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
“凤栖夏都 聚宁圆梦”人才交流招聘活动启动仪式现场。西宁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供图本报记者 张晓英 通讯员 高贤明
人才资源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作为省会,西宁始终将人才作为驱动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刻认识到人才工作对城市能级提升的战略意义。以第四届“西宁人才周”为重要契机,精心谋划、统筹推进,集中开展市级10项重点活动与县区8项特色活动,持续深化人才工作体系化建设,擦亮人才工作品牌。通过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精准发力,书写了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同频共振的篇章。
近年来,西宁紧扣“一个创新服务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定位,锚定建设全省人才创新中心这一核心目标,全力构建立体多面、上下联动的人才政策体系。同时,不断拓展人才引育平台载体,持续完善人才发展生态,以更开放的姿态广纳英才、更优质的服务厚植沃土、更广阔的舞台成就人才,为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挑大梁、勇争先,展现省会担当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筑巢引凤
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
“希望青年才俊们把握机遇、扎根西宁,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在“凤栖夏都 聚宁圆梦”人才交流招聘活动现场,西宁向广大青年才俊发出诚挚邀请。
活动中,121家驻宁企事业单位携2795个优质岗位亮相,吸引3500余人现场咨询,1.3万人云端“围观”,现场达成签约意向800余人,火爆场面彰显西宁引才魅力。期间,西宁市与青海大学等5所省内高校签订人才合作协议,颁牌设立“西宁市招才引智工作站”,筑牢校地合作、产学研融合的坚实根基。同时开展了西宁市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展销产品深受群众喜爱,销售一空。
引进人才是驱动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西宁以前瞻性战略眼光广纳天下英才,加速构筑人才资源高地,抢占发展先机,锻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硬核引擎”。
在引才过程中,西宁坚持把“引人才”与“引专业”结合起来,既支持个体引进,也鼓励团队“作战”。“围绕推进西宁植物园建设等重大任务,从江苏省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引进专业型干部人才开展指导服务,强化专业人才交流。打造‘南京百名专家百名博士百名企业家进西宁行动’示范项目,柔性引进医疗卫生、国企、农文旅等领域专家人才500余人来宁开展技术帮扶,全职引进南京教育、医疗卫生、绿色算力领域人才‘组团式’来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人才培养等,推动‘东才西用’开花结果。”西宁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晁世光介绍。
固巢育凤,
培植育才储才“成长林”
在“西宁人才周”人工智能产学研交流研讨座谈会上,西宁城市学院与中国联通西宁市分公司深度谋划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计划,同步推进“校企互聘”工作,8名业务精英分别受聘为校外导师、科技顾问,打破高校与企业之间人才流动壁垒,推动教育供给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
“我们致力于培养更多贴合企业实际需求、毕业即能胜任岗位的‘即用型’高素质毕业生,让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产业脉搏,使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所需无缝衔接。”西宁城市学院负责人表示。
为构建人才培育长效机制,西宁启动“百师千徒 薪火相传”师徒结对活动,组织86名入选2024年度省市人才项目的优秀人才,与潜力青年骨干结对,通过“以才育才”的创新模式,全方位锻造一支政治素养过硬、专业能力突出、创新活力充沛的本土青年人才队伍,为西宁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在人才培养上,出台《西宁市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试行)》,深入实施“夏都菁英”行动计划,支持280余名个人(团队)步入“项目+”快车道,着力补齐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的短板。同时,立足西宁资源禀赋和优势潜力,积极探索“专题+一线+项目”本土育才模式,着眼于为加快推进绿色算电协同发展赋能增效,聚焦强链补链延链,有效依托全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项目持续扩大“高端方阵”规模,累计入选高层次人才及团队278个,打造“名师名医名家名匠”工作室26家,推动形成向外求才与对内育才相得益彰的工作格局。
优巢展凤,
激活人尽其才“动力源”
精准用才是激活人才效能的“动力开关”。西宁以事业需求为标尺,以能力匹配为准则,让专业人才深耕专业领域,让复合型人才担纲多元重任,点燃人才“燎原星火”,让他们各展所长、竞相迸发。
“西宁市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平台,我们将继承和发扬来青博士服务团的光荣传统,把自身优势与西宁资源禀赋相结合,扎实开展进基层、进校园、进企业活动,为西宁建设‘一个创新服务基地、三个中心城市’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第25批来青博士服务团成员纷纷表示。
聚焦激活在宁博士人才“智力引擎”,西宁市用足省上资源,省市联动举办博士服务团聘任仪式,揭牌成立博士服务团西宁工作站,向第25批来青博士服务团成员授予“西宁市高层次人才”聘书,建立健全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
在发挥人才作用上,建立“揭榜挂帅”机制,常态化举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推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良性循环。打造“政所合作”人才交流平台,对接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全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到西宁经济开发区挂职,选派相关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赴青海盐湖研究所开展体悟实训,进一步强化政府与科研部门交流。全面推动东西部人才协作提质增效,通过开展医疗人才帮带、教育人才增效、科技人才赋能、农业人才扩优、产业人才引育等十项行动,加强与南京人才工作协作,推动“结对帮扶”向“全域协作”延伸。
暖巢留凤,
构建爱才留才“栖居地”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我们深知,每一位人才都是西宁最宝贵的财富,每一项创新成果都是城市发展最强劲的动能。”“我们将以更开放的胸怀、更优质的服务、更良好的环境,与大家携手,为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挑大梁、勇争先,展现省会担当,筑牢人才基石、凝聚智慧力量!”
西宁市依托市级主要媒体发出《致西宁市专家人才的一封感谢信》,向扎根西宁、奉献才智的专家人才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祝福。
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密钥”,西宁让人才在发展中感受“如鱼得水”的适配性、“如沐春风”的归属感,形成“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的人才工作格局,使城市成为人才心向往之的筑梦高地、逐梦沃土。
“引才”不易,“留才”更不易。如何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
西宁市制定《援青干部人才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统筹开展城市体验、产业观摩、体育健身、文化感悟、保障关爱等5项活动,强化人才关心关爱,加快推进援青干部人才了解西宁、奉献西宁进程。全面落实《西宁市关心关爱援宁人才的若干措施2.0版》,制定出台《西宁市高层次人才急难愁盼事宜“马上办、快速办”工作机制》,积极回应高层次人才急难愁盼问题,帮助解决后顾之忧,打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
近年来,西宁市锚定全省人才创新中心建设目标,聚焦赞才励新、引才聚智、敬才惠才等方面,通过市县两级联动形式,组织开展主题为“凤栖夏都 聚宁圆梦”的西宁人才周,举办人才交流招聘、人才工作一线巡礼、职业技能大赛、绿色算力产业需求对接洽谈会等重点活动,全方位展示西宁人才发展环境与创新创业机遇,吸引更多人才关注西宁、支持西宁、建设西宁。
上一篇:黄河滩区的生存智慧:高台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