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安全带绑好了,可以上塔!”7月9日下午3点40分许,在湘桂铁路广西桂林兴安县境内的K300+834处,南宁通信段桂林通信车间通信工唐锋向驻守在通信机房旁边的防护员韦智雄确认道。
连日来,桂北地区处于37℃高温热浪下,仅仅是穿戴安全带这个步骤,已经把唐锋“蒸”成了“湿人”,汗水顺着发尖和脸颊“冒雨”似的往下掉,橘黄色的工装上衣后背湿成了一张地图。
按照工作计划,唐锋一行6人当天要对湘桂铁路兴安至严关乡区间的两处通信铁塔进行维护保养。带队的车间副主任李代军介绍,铁路沿线每隔2至3公里就设有一座通信铁塔。如果塔上的设备出现问题,铁路列车运行就有可能“抓瞎”。
“上一次巡检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通信铁塔顶部的信号天线旁边有一处鸟窝,为防止鸟类粪便导致设备馈线出现短路,我们要及时把它处理掉。”李代军说。
唐锋戴上手套,沿着铁塔中间通道噌噌地往上爬,来到离地30米高的最上层检修平台。他从裤子口袋中掏出一个红色的塑料袋,小心翼翼地扯下鸟窝放了进去,交叉打结系在腰间的安全带上,随后用戴着手套的双手来回擦拭清理鸟窝原来位置的痕迹。接着便直起身来,对前后两个信号设备和天线逐一进行检查确认。
等到唐锋安全回到地面,时间已到下午4点45分。在高空暴晒了近一个小时,他的脸和脖子处被晒得通红,背上的汗水在衣服上留下一条条清晰可见的“白描”。接过工友递来的瓶装水,他扭开瓶盖、仰起头,咕咚咕咚就往自己嘴里灌。
下午5点05分,地线测试保养、信号测试、砍青等工作全部完成。大家收拾工具装备,乘车前往6公里外的另一个作业地点。他们要赶在太阳下山前,完成另外一座铁塔的维修保养任务。
上一篇:打造一支“工”字宣讲队伍
下一篇:贵州再添一条能源运输“黄金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