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外卖平台“补贴大战”愈演愈烈,不知不觉间“低价”“免费”似乎成了外卖比拼的关键因素。
然而“免费”背后,多家外卖商家爆料,即便已频频“爆单”,平台为了营造火爆氛围,仍向商家和骑手摊派刷单指标。不少中小商家为保持流量,被迫参与活动,甚至倒贴平台补贴亏本参与。更有一些商家悄悄提高商品原价,有的用劣质包装降低成本,还有的将食物混装或故意拖延出餐时间。
将“免费”作为获取流量的诱饵是危险的。餐饮业由于成本被极致压缩,服务与食材质量难免下降。如果无限“内卷”下去,那么最糟糕的结局很可能是劣币驱逐良币——那些成本极低的“三无”作坊存活下来,提供优质食材和服务的餐饮商家,特别是中小商家,却反而面临生存危机。消费者在短期内看似“薅到羊毛”了,却要承担食品安全等隐形风险,外卖骑手则在送餐时间越来越“卷”的过程中,健康、交通安全等隐患越来越大。而对于平台来说,当营销噱头只剩低价,甚至“免费”,尽管能赚得一时流量热闹,但未来又要以何为继呢?
外卖平台的竞争,应以消费者带来更多元选择、提供更优质服务为导向,而不是一味流量成瘾,“烧钱”打价格战。新一轮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已明确规定:“平台经营者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按照其定价规则,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在此,我们强烈呼吁有关各方,以服务升级、规范竞争重塑行业生态,让外卖行业回归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