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商报)
顶端新闻记者 李志远
“胡书记,救救俺家的鸡吧!”7月8日,大雨如注,漯河市临颍县陈庄乡四家李村村民张瑞峰大姐冒雨赶到村室,声音焦急。
家里200多只土鸡滞销,眼看高温天逼近,再卖不出去损失就大了。
漯河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90后驻村第一书记胡滨洋一听,二话不说,冒雨就往鸡棚跑。五天后,奇迹发生了……
鸡棚里的绝望,书记心里的急
张大姐家的难处,胡滨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丈夫车祸后瘫痪,88岁的公公生活不能自理,儿子刚考上大学,学费还没着落。全家就指着这200多只土鸡翻身,可一天跑断腿,只能卖两三只。
更糟的是,天气预报说马上要连续高温,鸡要是热死了,这个家可就真没指望了。
胡滨洋和队员韩翠萍踩着泥水钻进鸡棚,棚顶漏雨,鸡群挤在一起,焦躁不安。
“这哪是卖鸡的事?这是一家人的命啊!”胡滨洋心里一沉,立刻行动起来。
他回单位发动同事帮忙买鸡,韩翠萍跑遍县城饭店、菜市场,可效果都不理想。忙活一天,订单没几个,胡滨洋站在窗前,看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愁得直挠头。
换个思路,五天卖光200多只鸡
“光靠硬卖不行,得找‘软路子’!”胡滨洋一拍大腿,突然想通了——这不是普通的买卖,这是救急!
他马上转变思路,把张大姐家的困难原原本本讲出去,发动爱心人士帮忙。
消息一传开,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微信群里有人转发,朋友圈有人接力,爱心订单一个接一个砸过来。
短短两天,200多只鸡被抢购一空!张大姐攥着卖鸡的钱,手直发抖,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胡书记,你可救了俺的命啊!”
更让人暖心的是,有位叫晁海霞的好心人听说张大姐儿子学费没着落,直接给小伙子安排了个暑期工,一个月4000块,学费问题也解决了。
这事儿办成了,胡滨洋也琢磨出个理儿——老百姓的难处,有时候光靠硬办法不行,得用“巧劲儿”。
卖鸡是生意,可救急得靠人心。他没干啥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把张大姐的难处摊开了,让愿意帮忙的人伸把手。结果呢?大家你一只我一只,硬是把快“凉”了的希望,又给捂热了。
“说到底啊,基层工作就是这样,乡亲们需要啥,咱干部就得琢磨啥招儿。”胡滨洋笑着说,“驻村工作,架子不能摆,虚头巴脑的不能搞,就得实打实地帮乡亲们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他们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