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杨舒鸿吉
界面新闻编辑 | 庄键
互联网内容创作者不再只是“流量选手”,而是可以凭技术、凭作品、凭能力逐级晋升的“正规军”。
7月15日,上海推出《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下称“沪九条”),从生态建设、人才培育、激励机制、金融支持等多方面发力,九大举措构建起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全链条体系。
上述举措中,包括完善职业发展通道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平台企业、行业组织备案成为职业技能评价机构,面向各类创作者开展技能评价;鼓励创作者参加全媒体运营师等职业技能认定;探索将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纳入职称评审范围。
上海人社部门7月16日向界面新闻独家回应称,针对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职业特点,将修订完善相关职称评审标准,持续优化互联网内容创作赛道,创新评价机制、完善评价标准、优化服务体系。
上海人社部门称,随着系统性的评价、评审体系出台,同时伴随直播、短视频、数字营销等细分领域不断裂变,上海将及时把新兴职业纳入技能评价和职称体系,形成“产业需求—评价标准—技能评价(职称评审)—政策激励”的完整闭环。
早在2020年,国家人社部就将全媒体运营师列为新职业,2023年发布国家职业标准,为后续评价奠定基础。
上海人社部门透露,2023年,上海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咪咕视讯)率先备案成为本市首家用人单位技能人才评价机构,面向企业职工开展全媒体运营师技能评价。
2025年2月,上海市人社局又遴选上海市多媒体行业协会、咪咕视讯备案为社会评价机构,将全媒体运营师的评价范围扩大到全体劳动者。同时,针对产业所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加大互联网营销师(包括直播销售、视频创推等)等相关职业工种的评价供给力度。
上海人社部门透露,今年4月已出台《上海市深化职业技能评价制度改革试点的若干措施》,建立了“新项目征集遴选机制”,定期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开发匹配产业需求和劳动者就业的新职业标准。
上海人社部门向界面新闻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市今年已有近3.6万人次获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既有传统工种,也包含全媒体运营师、互联网营销师等新职业。
上海已完善评价体系,为技能人才评价提供了可量化、可互认的能力依据,使“创作者”向“职业技能人才”实现身份转换。比如,纳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后,互联网内容创作者可享受到与其他技能人才同等乃至更优的福利。
上海人社部门称,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可按规定申领职业技能提升补贴,2024年,由于被纳入上海市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全媒体运营师补贴标准达到1500元至3700元,远高于未纳入目录职业800元至1500元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用于人才引进落户、居住证积分等关键场景,直接回应了互联网内容创作者最关心的“身份”和“留沪”问题。
对于互联网内容创作者中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可以实现职业身份的制度化确认,还能参与职称评审。上海人社部门已建立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的职称评审通道。
“鉴于互联网优质内容多样,涉及领域广泛,目前根据创作内容所涉及的工艺美术、艺术、文物博物、经济、科普等专业范围,建设对应相应的职称评审通道。”上海人社部门向界面新闻透露。
此前,上海针对科技传播人才特点优化评价标准,新增科技传播专业,主要面向从事科学技术传播和普及的人员开展职称评价,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科技传播高级职称认定。
去年5月,上海混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陈磊(网名混子哥)、中智经济技术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李治中(网名菠萝)、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彭志辉(网名稚晖君)成为首批获得科技传播高级职称的互联网内容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