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的三国杀:阿里、京东、美团的背水一战
创始人
2025-07-16 12:27:01
0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撰 文  |况阳 资深组织发展专家,《中欧商业评论》特约作者,著有《腾讯增效密码》《盖亚组织》《绩效使能》《真OKR

即时零售领域

国大战

2025年刚过,互联网战火就熊熊燃起烧到了消费者购物的“最后一公里”。

2月,京东出手,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摆明要从外卖入手,进攻美团腹地。

5月,阿里淘宝闪购全面上线,端接入淘宝天猫的海量品类,端接入饿了么的即时配送能力,卖点是:电商的低价+外卖的速度。

6月,刘强东请王兴吃饭,席间一句“兄弟,我要干外卖了”,把战书拍在了桌上。

7月2日,阿里更是重拳出击,宣布500亿补贴计划,全面砸向外卖入口。

美团当然不会坐以待毙。7月5日到6日,美团在两天内连发大额神券:“满25减21”“满16减16”,火力全开,只为守住战线,不让对手侵蚀自己的基本盘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战火再度升级,补贴疯狂延续……

周末的战绩,似乎也印证了这场争夺战的白热化程度。即时零售领域正上演难得的狂欢盛宴,堪比过去的双十一全民狂欢。据美团7月12日晚披露的数据,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再创新高,达1.5亿。阿里这边战况也很好。7月14日,淘宝闪购宣布,其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单,日活跃用户数增至2.3亿。

神仙打架,凡人未必就遭殃,至少短时间内如此。

对骑手来说,短期内无疑是场及时雨。他们迎来了久违的收入高峰,不少骑手直呼“补贴拿到手软”。自淘宝闪购上线以来,其骑手数量整体同比增长了78%,活跃稳定的众包骑手月均收入超12500元。而美团骑手也不差,其日收入增长了111%,日单量增长了33%,超40万众包骑手日收入超500元。有数据显示,美团全国众包高频骑手6月的月收入已接近万元。

而用户,则享受到了一波实打实的福利,社交平台上,晒出0元奶茶、1元生鲜的截图比比皆是。

至此,阿里、京东、美团三大巨头彻底打响即时零售的“三国杀”:京东作为后来者虎口夺食,阿里依托饿了么志在拓展更大的电商市场,美团要守住自己的即时配送优势

为什么是

即时零售?

即时零售简单说,就是用户线上下单、平台线下送货、配送员半小时极速送达近年来,随着末端配送能力的日趋成熟,消费者的购买活动不断突破品类限制,从最开始的只是购买一日三餐,到购买餐前餐后的奶茶、咖啡等休闲饮品,即时消费心智日趋成熟,到现在,消费者觉得万物皆可外卖了就这样,通过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缩短配送时间,即时零售提升了本地零售供给能力,释放了居民多元消费需求,成为消费市场提质扩容,畅通消费大循环的重要助力有望成为继线下零售、线上电商之后,第三种主流的零售渠道。

根据商务部研究统计,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6500亿元,占当年商品零售额(不含汽车销售)的1.8%。这两年来,即时零售增长迅猛,保持年均50%的增长速度,有望在2026年突破2.5万亿元。

这么大一块蛋糕,谁不眼馋?

传统电商想发展自己的电商优势,满足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购物需要;而“即时性更强的外卖平台,也想依托自己的即时配送优势,顺势卖点非餐饮,进入更广阔的电商领域,找到更大的增长机会窗。

这场战争中,京东、阿里、美团彼此互为攻防方。表面上看,电商在进攻,是在进入美团的即时配送领地,实际上,是美团在从外卖进入到非外卖的电商领域,是在蚕食电商的基本盘。

早在2023年12月,美团就正式将旗下的美团买菜升级为小象超市,剑指“大零售“领域。经过一年的摸索,到2024年底,覆盖全国30个一二线城市,前置仓数量超800座,SKU超1万种,涵盖生鲜、日百、母婴等品类。2025年3月数据显示,小象超市日单量突破200万单,核心市场市占率接近20%,日活用户超5000万,复购率65%同时美团还借助美团App自身超6亿用户的优势,拼命为小象超市导流,提升曝光度和用户触达端上的即时配送能力,加上仓上的货物供应能力,直接冲击着传统电商基本盘。

所以,阿里、京东奋起反击,是情理之中的事。

为什么现在才开始

即时零售大战?

那么,为什么现在才开启三国杀模式呢?

说直白点就是,几大巨头的旧增长引擎,都熄火了电商增长见顶了,外卖增长也见顶了,要想增长,三方不能只在自家原来的地里扒拉了,必须抢到新的地盘,才能种出新的庄稼、找到新的增长点,讲出新故事。

首先,电商是真增长不动了。

星图数据显示,2025年618大型电商平台整体GMV(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15.2%。数字看起来还凑合只是,这光鲜的增长率,并非用户购买率同比去年提升了,而是因为618时间拉长了。今年的618周期,相比去年拉长了近20%,如果考虑上这一时间因素,618的GMV增长甚至都没能跑赢拉长的时长。也难怪,近两年各家都不再公布GMV数字了。

即便抛开这一因素,今年的618也乏善可陈,不光电商增长不动了,就连过去几年风光无比的短视频平台内容电商,也增长不动了。据财商学院统计的5月20日至6月3日这第一阶段各大平台的GMV数据,各大平台的增速都出现了急剧下滑,连近两年来的增长之王抖音,增长率也大如不前,只录得18.2%的增长,依旧没跑赢拉长的时长

其次,在外卖业务方面,根据美团2024年财报公司2024年全年收入3376亿元,同比增长22%。在外卖业务大幅盈利的带动下,公司四季度调整后净利润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0%;全年溢利358亿元,是2023年138亿元的近3倍,利润率同比2023年提升了11%。

数字看起来很漂亮是,它的前景却不乐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国内餐饮行业数据,整个餐饮行业在2024年全年只增长5.3%,较前一年的20.4%出现大幅下滑;并且,在今年前两个月,餐饮行业的收入同比增速进一步下降4.3%,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2.5%。

对比这些数据,可以发现,美团从商家收取的佣金、营销服务收入增速,是国内餐饮行业平均收入增速4倍。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如果整个餐饮行业增长局面打不开,作为外卖平台依附在商家身上的美团,其佣金及营销服务收入增速肯定也不可持续。当你的合作伙伴举步维艰的时候,你不可能还能继续吃香的喝辣的!美团要想继续增长,不能只做餐饮外卖了,必须得拓展点别的新业务了。

于是,增长不动的电商,增长不动的外卖平台,都不约而同地要开始寻找新的阵地了

过去几年,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崛起,让它们一度以为,可以借短视频和直播带来新的增长点。但经历了这几年和抖音、快手甚至小红书的较劲之后,电商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撼动它们的内容电商优势况且,短视频、直播本身的增长,也迎来了天花板。回过神来的它们,重新将目光投在了“即时零售”这一新赛道上。

从最早的线下零售,到互联网时代主打非餐饮的电商、以及主打餐饮的外卖,再到今天的即时零售,可以说,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大家从不同的需求点入手,最终都归结到消费者最后一刻、最后一公里的购物需要上。

电商的本质是复购、高频复购。这颇有些像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竞争。支付宝布局支付最早,切入的是中低频的相对大额购物需要,用户用完即走,不会滞留在支付宝应用;而微信,是社交刚需,用户一天会多次打开它。

有数据显示,用户每天滞留在微信上的时长是97分钟,而支付宝仅9.66分钟。于是,在嵌入了支付功能后的微信就成了用户进行消费支付的首选。微信正是凭借这一点,用“高频打低频”,在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对支付宝的份额挤压,让支付宝一度喘不过气来。

数据显示,在线下支付场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的笔数比例约为8:2,微信支付占绝对领先地位。支付宝APP事业群总经理李俊曾说,用户对支付宝的使用率不足10%,其余90%都想不起来要怎么用,或者找起来不方便。支付宝深受 “高频”应用之苦。此后数年,支付宝一直在谋求打开这一被动局面。终于,在去年,支付宝推出了杀手级应用“碰一碰”,局面似乎有了一些不同。我不是撼动不了你的“高频性”吗?那么我就不在这棵树上吊死了,你微信再高频,总归还是要打开手机,再在手机里找到微信应用吧?我现在比你更省一环,我连应用都不用打开了,只要用户把手机往支付硬件上“碰一碰”就能唤醒支付宝实现支付。这一讨巧的设计,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支付宝的“低频性”。有调查显示,在推出碰一碰功能后,支付宝的使用率提升了30%。

如今,在即时零售领域,美团是高频之王,地位就像支付领域的微信支付,阿里、京东就像是支付领域的支付宝,布局很早但苦于自己缺乏黏性,是低频应用。它们都很清楚,如果不补齐自己的“低频”短板,自己在未来会极为被动。拿阿里来说。阿里全面进军即时零售,意不在外卖这块蛋糕,而是希望通过外卖业务的高频需求如每日点餐,将用户从“月逛几次淘宝”转化为“周点多单外卖”,带动非餐饮品类消费。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设想。根据淘闪购的数据,7月5日粮油、母婴等品类订单同比增超100%,非餐饮订单高达1300万单,较去年同期6倍。从餐饮拓展到非餐饮,叠加自身的电商基本盘优势,似乎是电端大有可为的一块战略高地。

所以,如今,对京东淘宝来说,即时零售,是一场不得不打不能失败的仗。

未来谁能胜出?

即时配送,比拼的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能力,是精准到分钟起的交货能力。

三家的即时配送体验如何呢?恰好我需要购置一些气泡信封袋,于是我对比体验了下。我对购物时效一向要求比较高,过去,我是京东的铁粉,首选购物渠道是京东。于是,我先在京东上下了一单,20个19.8元,我是Plus会员,免运费,显示是次日达。然而,第二天我等到下班,快递员也没有送来,最终,我在下班时刻取消了订单,只需要一个点击取消动作,不需要支付额外的退货费。然后,我在美团上选了一家,同样20个,比京东略贵一点,要20.42元,显示半小时至1小时可以送达。同时,我又好奇地在淘宝闪购上对照看了看,发现淘宝真是便宜到了地板级别,售价16,平台优惠补贴15元,我只需要付1元,于是满心欢喜的在淘宝平台上下了单。但没高兴多久,买家就打来了电话,说没货了,我只得怏怏不乐地点了退货。然后又在淘宝闪购里找了另外一家。这次没这么优惠了,实付款为13.48元,但总归是三家里最便宜的。最终,半小时后,淘宝闪购通过饿了么配送员,将我的信封袋送到了家。但遗憾的是,我一时慌张,选错了尺寸,只得联系商家,退货,再下单,但退货需要跑腿费6元,要自己支付,这个退货体验,相比于之前我的京东购物体验,要差一些没办法,自己犯的错,自己总得交点学费。经过一番折腾,我最终花了19.48元,满足了我的即时购物需求

对比这次购物体验,可以看到,三家在即时零售上,各有优势,也各有一些不足

京东有强大的传统供应链,基本在一二线城市实现24小时如果商品在24小时左右的时间半径里,它无疑拥有不错的购物体验——购物方便,用户退货也零成本。但要从24小时进一步升级成小时达、半小时达,京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京东上半年面向全职骑手推出的缴纳五险一金举措正是吸引外卖配送员的一种方式,旨在通过此举,在3个月内招募10万外卖配送员。

10万人多吗?

多,也不多,看跟谁比。

相比阿里,10万外卖员的体量太小了。数据显示,阿里饿了么活跃骑手超过400万人。很显然,单就即时配送能力而言,阿里要胜京东一大截。为了进一步整合饿了么的即时配送能力,阿里更是从组织层面着,将饿了么整合到了淘天事业群,以充分借助饿了么的即时配送能力,实现半小时级交付。

但阿里的即时配送队伍,还不是最大的,相比于外卖之王美团而言,又处于比较明显的劣势地位。数据显示,美团全国外卖骑手已超1000万人,是阿里的2.5倍,更是京东的100倍以上。

但美团也并非就没有劣势。美团的劣势在于,它在非外卖领域的调货能力,对商的扶持诱惑力度会明显弱于阿里。一个非餐饮商家,不一定是美团商家,却很大可能性也是淘宝商家,如果淘宝能对之给与流量扶持,其吸引力就会明显大于美团,而这也正是阿里可以发力之处。

总之,各家都有优势,又都有短板。

未来谁能胜出?现在还不好说,看谁的决心更大,更耗费得起,更能快速补齐自己的短板了。高盛曾就此给阿里和京东算过一笔账,预计未来一年阿里和京东可能因补贴而相应亏损410亿和260亿,美团EBIT(息税前利润)也将因此减少250亿。这些数字看起来挺多,但相对于3万亿级别这个即时零售大市场,其实算不了什么。即时零售争霸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分出胜负的战役,也不是投入百亿甚至五百亿就可以轻松拿下的战场,而是一场可能要持续三年五载、耗资上千亿规模的长期战争

拼到最后

拼的是什么?

对阿里和京东来说,能否在从局部一线城市开始,集中火力,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形成压倒性优势,锤炼自身组织能力、形成末端配送优势,实现局部突破是关键,只有拿下重点城市,才有可能辐射到其他城市,这样做的赢面,要远大于在全国范围内铺开精力去四面迎战。正如华为所说,朝一个城墙口冲锋,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才是进攻的终极秘诀。

除了战略决心,组织能力也关键。

阿里一向擅长在组织上谋篇布局,组织文化中又有着深深的“拥抱变化”基因每次业务调整,必然伴随着组织的相应升级。在组织架构上,过去饿了么一直以较独立的业务单元存在,更像是阿里体系中的一个“外挂补丁”如今,它被重新拉入阿里电商主阵地,成为即时零售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正融入到了阿里的业务大本营,与淘宝、天猫实现目标统一、资源统一、数据统一同时也标志着阿里正迅速抛弃始于2023年的1+6+N组织拆分战略,结束分散作战”的游击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统一指挥军团中作战思维。

在这一点上,京东与阿里可谓是不谋而合。今年以来,京东同样将购物、秒送、机酒旅等多元业务整合至京东 App 主界面,构建统一消费入口与用户体验闭环。阿里美团不同的是京东的组织能力一向集中在中长周期的确定性战役上你可以看到,当阿里、美团在采用灵活用工方式解决海量外卖配送员需求时,京东的打法却是给外卖员买五险一金,试图借此让外卖员不仅为自己所用,更为自己所有,成为京东的专属外卖员,是典型的确定性战役打法。

而为了补齐自己的即时派送短板,京东在人才配置上也煞费苦心。4 月,京东引入前美团副总裁郭庆出任“京东秒送”负责人,而达达集团在今年同样经历调整,将达达快送升级为“达达秒送”,其负责人杨文杰同样来自美团,是原美团外卖业务发展部总经理。一南一北,京东挖猎了两位“美团系干将”掌舵,正是希望补齐自身的即时配送短板在这方面,京东毫不避讳,把美团当老师,师美团长技以制美团。只是,要将过去那种偏计划驱动、供应链逻辑为主的组织文化,与更强调灵活调度、用户心智和本地响应的“即时零售文化”做融合,京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意思的是,在阿里、京东进行组织能力整合的同时,美团开始进行组织能力聚焦。就在阿里将饿了么进行整合的同一天,美团宣布关停全国大部分区域“美团优选”,仅保留少数核心市场,这是美团这几年主动的一次战略收缩美团优选之所以被关,是因为它占用了组织资源,却没有反哺美团的核心能力。对美团来说,即时零售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输的一场保命业务,守住即时配送优势,才能守住未来。因此,美团必须确保组织能力聚焦、不分散。

其实不光对美团如此,对阿里、京东来说,这同样是一场关乎未来的生死大战。

*****

当下消费者的消费心智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从过去餐饮外卖,正逐渐变成全品类、全场景、全天候都外卖。一旦这种“万物皆可外卖”的心智定形,未来的天下,就是即时零售的天下,而非传统电商的天下了。所以,在这场转型中,谁也不想掉队,沦为他人的渠道供货商。

从消费层面来看,这场竞争也确实带动了市场热度:终端需求旺了,商家的生意就活了;商家活了,产业链才有动力,就业机会也才能随之增加,市场信心也才能慢慢恢复。

只是,谁都知道,这场即时零售的补贴狂欢,终究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毕竟,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这背后,比拼的不只是家底的殷实程度,更是战略,以及组织力。谁能扛得住,谁能笑到最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美团王莆中谈外卖大战订单翻倍:...   Hehson科技讯 7月16日晚间消息,今日,据晚点LatePost报道,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板块C...
宝馨科技:具备充电桩设备生产能... 投资者提问:您好,公司充电桩设备销售情况怎么样?对于公司业绩改善,公司有哪些方面的布局?董秘回答(宝...
高质量发展中国行·奋进甘肃丨戈...   中国甘肃网7月16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薛敏)16日,由中央网信办、甘肃省委网信办联合主...
长城资产“清仓”退出长城华西银... 转自: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熊悦    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持续推进中小银行股权剥...
锂盐厂商业绩分化:成本战白热化... 来源:钛媒体(图片系AI生成)当锂价在“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熊周期中持续磨底,个体间的差距会以更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