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熊悦
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持续推进中小银行股权剥离。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批复,同意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银行”)入股长城华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华西银行”)9.4259亿股股份,入股完成后持股比例为40.92%。
由此,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资产”)及其关联方挂牌转让的长城华西银行40.92%股权的受让方已浮出水面。如交易完成,四川银行将代替长城资产入主长城华西银行,长城资产也将彻底退出长城华西银行股东行列,告别长达10余年的银行牌照持有历程。
受访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AMC机构面临“回归本源”的政策导向,更加聚焦不良资产处置和风险化解的核心主业。长城资产清退长城华西银行股权也正是这一行业趋势的反映。而此次四川银行代替入主长城华西银行标志着前者在成立不久后便实现重要的战略扩张。长城华西银行也将由此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长城华西银行将易主
四川金融监管局在批复中表示,四川银行应依法合规行使股东权利,积极认真履行股东义务,建立健全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做好风险隔离、并表管理、关联交易控制等工作。
从长城华西银行股权挂牌转让信息公开,到监管批复四川银行入股,前后不到半个月时间。今年6月份,长城资产及其关联方德阳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阳国资”)合计持有的该行40.92%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转让底价为43.32亿元。根据资产评估情况,长城华西银行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00.64亿元,评估价值为105.67亿元,溢价不高。
公开资料显示,长城华西银行成立于1998年11月份,前身为德阳银行。2014年底,长城资产作为战略投资者增资入股德阳银行,并通过收购德阳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100%股权,由此实现对该行的控股。其后2016年9月份,德阳银行获批更名为长城华西银行。
长城资产入股以来,长城华西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总体实现稳步增长。该行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截至一季度末,该行资产总额为1562.61亿元。长城资产、德阳国资对该行的持股比例分别为20.96%、19.96%。
四川银行为2020年由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和凉山州商业银行合并而来的省级法人城商行。截至2024年末,该行资产规模超过43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24%;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至1.38%。2024年,该行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16亿元、20.31亿元,均实现双增。
“四川银行此次收购长城华西银行股权将显著扩大其在省内的网点布局和市场份额,弥补其在德阳等地区的网点空白,有助于提升四川银行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对长城华西银行而言,股权结构变革将为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四川银行的入主意味着更加本土化的经营理念和更贴近地方实体经济的服务模式,有助于该行在四川省内金融市场中找到更清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AMC持续聚焦主业
受访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监管部门对AMC的业务范围和投资行为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推动其从多元化投资向专业化经营转变。AMC正持续剥离非主业银行股权。
今年4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续推进瘦身健体。坚持回归本源、聚焦主业,摒弃粗放式发展模式,稳妥有序推进附属机构优化整合,进一步突出主责主业,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曾刚进一步告诉记者,持有银行股权虽然能够带来稳定收益,但也占用了大量资本,且在当前银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投资回报率可能不及预期。长城资产选择退出,有助于释放资本用于更具优势的不良资产处置业务。
从区域视角来看,四川银行此次入股长城华西银行也可视为四川省内金融资源整合的一环。实际上,近年来,四川省内中小银行股权运作频频,且国资背景股东增持中小银行较多。比如,今年5月份,达州市高新科创有限公司受让达州银行合计16.42亿股股份获准。受让后,前者对达州银行的持股比例为49.20%。2024年,四川天府银行完成50亿元增资扩股,国资背景股东参与此次增资。
“此次四川银行收购长城华西银行股权,就是省级城商行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规模扩张的典型案例。”曾刚表示,一方面可以实现区域内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对地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中小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和增强竞争力。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四川银行入股长城华西银行标志着后者从“央企主导”向“地方深耕”转型。后续长城华西银行可以依托四川银行优化公司治理,进一步扎根本地,将信贷资源向重点产业倾斜。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