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白山头】
英伟达总裁黄仁勋近日在中国,接受了央视的采访。在采访中,他宣布:美国已经放开了英伟达H20芯片在中国的销售。
H20的推出可追溯至拜登执政时期。为了应对美国对华出口限制,英伟达在H100的基础上开发了“阉割版”H800。随着限制不断升级,英伟达又对芯片进行了进一步降级,最终设计出了H20。
如今H20重新开售,我个人判断,这可能是中美在日内瓦谈判的一个成果,也反映出美国对华科技政策正在发生重大调整。
不仅如此,此前EDA软件的禁售也已悄然解除。这些看似分散的变化,其实构成了中美科技关系中一个重要的信号:政策层面正在松动,博弈正在转向新阶段。
显然,这些变化并非无缘无故,而是中美长期博弈的结果。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来说,“不打不相识”。经过较量后,美国不得不承认,中国在某些关键领域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觑。比如稀土,如果中国出手,美国也未必承受得住。
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美国的政策时常反复,其核心目标始终未变——阻止中国在技术上超越美国。但此次放松,或许正是一个信号,意味着中美之间的科技交流大门正在悄然重新打开。我个人对此持乐观态度,未来美国在对华技术出口上不仅不会收紧,甚至可能越来越开放。
原因也不难理解。在一些关键领域,中国已经掌握了不可替代的技术资源,美国短期内很难找到完全替代的方案。同时,中国在多个赛道的技术优势正在赶超甚至反超,美方继续推进“小院高墙”策略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直到变得毫无意义。
因此,不排除未来美国在GPU、EDA软件,甚至先进制程领域,对中国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这个趋势值得持续关注。
H20芯片得以重新供应,英伟达自身的积极游说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毕竟,中国市场对英伟达来说不可或缺。尽管H20并非最先进的产品,甚至在国内市场面临华为等厂商的强力竞争,尤其是昇腾系列,性能上已经超过H20,甚至能和H100一较高下。
但问题在于,国产芯片的生态尚未完善。尤其是在AI领域,英伟达CUDA的地位难以撼动,这让许多民营科技公司仍然更倾向于采购H20芯片。目前,包括字节跳动、腾讯在内的多家科技巨头,对H20的需求依然旺盛。
像字节跳动的“豆包”、腾讯的“元宝”等AI应用,用户规模庞大,对算力的需求极为惊人。此前,字节曾向英伟达下大订单采购H20,但受制于美国政策,该过程并不顺利。
如今H20重新开售,无疑将在短期内有效缓解这些企业的算力紧张问题。
甚至有传闻称,DeepSeek的大模型新品推迟发布,也是由于H20供应紧张所致。因此,H20重返市场,对于整个国内AI行业的发展,将带来显著的短期推动作用。
国产芯片自主化的决心,不会因一颗H20动摇
当然,也有人担心H20芯片的重新供应会冲击国内AI芯片产业,打击本土厂商的积极性。对此我认为,短期的压力确实存在,但我们早已下定决心要实现国产AI芯片的自主化、不再受制于人。这一战略意志非常坚定,不会因一颗H20而动摇。
更重要的是,H20虽然还算先进,但距离英伟达更高端的芯片仍有巨大差距。如果我们始终依赖外部供给,不仅始终受制于人,更无法触及世界最前沿的技术水平。因此,自主研发、走国产化道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想要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芯片,只能靠自力更生,把属于中国的芯片真正做到全球领先。这条路注定艰难,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会因为H20的开放而减速。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H20芯片本身就是一个“畸形”的产物,是美国“小院高墙”政策的标志物,对全球科技供应链形成了人为的扭曲。尽管这次销售放行看似放松,但本质上依然是带有歧视性的做法,这源于美国对科技霸权的执念。
面对这种不公平,我们需要继续积蓄力量,在合适的时机给予有力回击。正如伟人所说:“帝国主义能不讲理的时候,他就不讲理;当他能讲理的时候,那是因为他不得不讲理。”我们必须继续增强自身实力,让美国“不得不讲理”,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