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化新网)
未来十年石油基船用燃料成本将翻倍、消费占比大降
近日,全球最大船舶工程企业之一的芬兰瓦锡兰集团首席执行官哈坎・阿格内瓦尔表示,受国际海事组织(IMO)即将实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新规影响,未来10年内石油基船用燃油成本将翻倍,这将深刻改变目前船舶燃料市场的游戏规则。
新规更改船燃游戏规则
作为负责监管跨境海运的联合国机构,IMO于今年4月通过了两套2028至2035年船舶能源温室气体强度阈值标准,对未能启动低碳转型的船东将实施惩罚性财务措施。阿格内瓦尔指出:“这一框架较为复杂。但仅使用重质燃油的船东,其运营成本到2035年基本会翻倍。”
根据今年10月即将通过的IMO新规,排放高于船舶能源温室气体强度较低阈值、但低于较高阈值的船东需按100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缴纳附加费,高于较高阈值的船东则需按380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缴费。而那些通过燃烧低碳燃料、排放低于较低阈值的船东,可生成碳信用并出售给排放超过较高阈值的船东,帮助其合规。
阿格内瓦尔表示,这项法规是“整个航运业的重要里程碑”,可能成为全球首个针对特定行业排放的全球性碳附加费。这项法规的意义在于为化石燃料和绿色燃料创造了公平竞争环境。至少短期内,这可能会推动生物燃料需求激增。
根据普氏船用燃油成本计算数据显示,5月新加坡市场最常见的船用低硫燃油(VLSFO)平均到岸价为504.35美元/吨,而含24%废食用油甲酯(UCOME)和76%VLSFO的B24生物混合燃料平均到岸价为713.84美元/吨。新规的实施将使两者的实际价格发生改变。挪威船级社(DNV)数据显示,目前全球99%的船舶为传统动力船,仅能使用生物柴油(如UCOME)和石油基船舶燃油。不过未来几年,随着新规实施,这一比例预计下降,将有更多采用替代燃料的船舶投入运营。标普全球商品洞察公司预计,2050年石油和液化天然气在全球船舶燃料消费中的占比将降至56%,远低于当前的98%。
转型路径有多重选择
IMO预计,将从2035年起进一步收紧船舶燃料温室气体标准,最终目标是2050年实现航运业净零排放。阿格内瓦尔认为,在这一背景下,航运业必须加速船舶燃料转型。目前,有多种新型船舶燃料有望成为合规选项。他表示,生物柴油、生物液化天然气、生物甲醇和电子甲醇或于二十一世纪30年代初实现广泛供应,而大规模可再生氨燃料则可能在二十一世纪30年代下半叶出现。
阿格内瓦尔补充道,由于船舶使用寿命长达25至30年,船东需从现在起投资多燃料兼容动力系统,避免因船舶燃料换代造成的资产闲置。目前所有绿色燃料的供应量都有限,但船东希望降低风险。如果现在建造船舶,必须考虑到其生命周期内可能出现的重大燃料转型。
DNV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新船订单中,8%的船舶可使用液化天然气,5%可使用甲醇,1.8%可使用液化石油气(LPG),0.5%可使用氨燃料。
新技术进展正在出现
阿格内瓦尔介绍,目前多种低碳船燃新技术正在出现。瓦锡兰集团正在进行多种船舶推进系统研发,以适应船燃系统更新的需求。2024年,瓦锡兰集团将研发支出增至2.96亿欧元,占净销售额的4.6%,高于3%的历史平均水平。
瓦锡兰集团是最早研发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甲醇船用推进系统的企业之一。2026年,由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租赁、Eidesvik公司所有的“维京能源”号将完成改造,成为全球首艘使用瓦锡兰集团发动机的氨燃料动力船。
不过,尽管未来数十年低碳燃料的使用率将提升,阿格内瓦尔仍认为,石油和天然气在船用燃料中“仍将占据相当比例”,船东可通过提升燃油效率和安装碳捕集设备实现减排。今年5月,瓦锡兰开始推广一款集成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的洗涤系统,其碳捕集率达70%,成本为50至70欧元/吨。今年2月,该系统已成功安装在Solvang公司的2.1万立方米的乙烯运输船“Clipper Eris”号上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