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法制报)
□ 雷丽娜 李晓伟
今年以来,邱县人民检察院积极作为,深化 “检察官 + 社工” 协同机制,将多维度、专业化、立体化的司法社会工作融入检察案件办理,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蓝天。
该院与县委社会工作部共同制定《关于建立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协作配合机制的实施意见》,形成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工作格局。发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联席办统筹协调作用,定期组织召开十部门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联席会议。
他们将专业力量深度嵌入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全流程。邱县心力量社工团队依托个案管理模式,为未成年被害人量身定制包含心理重建、生活帮扶、权益保障、成长规划的四维服务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司法社会工作者面对未成年性侵害被害人小花(化名),通过耐心倾听和专业引导,逐步建立起信任关系。小花最初因遭受侵害而极度自卑、沉默寡言,甚至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念头。社工运用沙盘治疗等专业服务,开展“一对一”心理干预。在沙盘游戏中,小花通过摆放玩具、构建场景,逐渐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恐惧与痛苦。社工通过观察和分析沙盘内容,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支持,帮助她抚平创伤记忆。同时,检察官联合司法社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为小花提供法律援助,保障其合法权益,并为其家庭提供经济帮扶,改善其生活条件。经过数月的努力,小花逐渐走出心理阴影,重新回归学校,脸上也重现了笑容。此外,司法社工团队还完成了对2名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矫治教育工作。通过开展行为矫正训练、法治教育以及职业技能培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在矫治过程中,社工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回归正轨。
此外,该院依托法治副校长履职机制,联合司法社工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普法活动。选取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情景模拟等多元化教学方式,系统阐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课程内容聚焦校园欺凌防治、网络安全防护、不良行为矫治等重点领域,着力构建“认知—理解—实践”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模式,全方位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