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日的炙烤下,一位志愿者正小心翼翼地端着暖心助老饭,缓缓走向社区里的一位独居老人家中。那滚烫的阳光仿佛都在为这份善举助威,汗水湿透了志愿者的衣衫,却丝毫未影响他坚定的步伐。当老人打开门,看到志愿者满脸的笑容和手中热气腾腾的饭菜时,眼中闪过惊喜与感动。这份简单的助老行动,如同一股清泉,在烈日的酷热中为老人送去了无尽的温暖与慰藉,让老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与陪伴,也让这个炎热的夏日多了一份别样的温情。
张维燕冒着酷暑为老人送饭。黄强 摄
15日上午,烈日灼烤着乡间小路,50多岁的罗源县碧里乡廪头村长者食堂负责人张维燕又一次跨上电动车,后座保温箱里整齐码放着餐盒,他要在正午热气蒸腾前把午饭送到15户高龄、行动不便老人手中。这条送餐路,他已风雨无阻奔走了近3年。
上午10时30分,张维燕首先抵达廪头村陈阿婆家。敲开门,他一边利索地递上饭盒,一边熟练地报着菜名,“阿婆,今天烧了您爱吃的红烧肉,特意炖烂些”。他顺手帮陈阿婆把饭盒放稳,目光扫过桌角的药瓶,又叮嘱陈阿婆按时吃降压药。陈阿婆笑着说:“药已经吃了,你送饭真准时。这肉香,灶头手艺就是好。”
在牛坑村林老伯家,张维燕放下饭盒,一眼就瞧见老人额头的汗珠和正对着风扇直吹的背。他两步上前,轻拨风扇头,顺手将一条干净毛巾搭在椅背上。林老伯忙不迭掀开饭盒盖,“苦瓜炒蛋,清火消暑,大热天吃最好了”。
给邻村黄老伯送餐时,张维燕从保温箱底层稳稳端出汤盒。见老人侧耳倾听,他提高嗓门说:“食堂依妹明天想蒸梅菜肉包换口味,您看可以吗?”“可以啊。”黄老伯连连点头,粗糙的手掌拍了拍张维燕结实的臂膀,“阿燕啊,辛苦你每天给我们送饭了。”
作为廪头村长者食堂的“主心骨”,张维燕把15户老人的脾气、口味、病痛、冷暖都刻在心里。这份经年累月的奔走与守望,早已超越了送餐本职,成了老人们割舍不掉的念想和依靠。“送饭三年,不图什么。看着他们吃得好、眼里有笑的模样,我就觉得值。今后我们会翻新菜式,让更多老人吃上这口暖心饭。”用手抹去额头上的汗,他又奔走在送餐的路上。(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