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蔡舒安 通讯员 梅向军
“消防栓、路灯、房角……下一个。”7月14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嘉兴国际金融广场二期5号地块工程现场,嘉兴国投所属长三角(嘉兴)城乡建设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的测绘人员邵钱伟和两位组员正在进行竣工综合测绘。虽然较厚的云层遮挡了部分直射的阳光,但热力不减。
测绘作业从早上6点半就开始了。面包车刚停稳,邵钱伟便利索地走下车,他一边套上荧光背心,一边快速地扫视四周,精准选定开展测绘的架站点位,“架站点位四周不能有太多遮挡,要尽可能在一个点上收集到更多数据。”
这是当天邵钱伟选定的第三处架站点位。他撑开全站仪,组员王小弟手持棱镜花杆,迅速在全站仪的正对面站定。邵钱伟微微屈膝,看向全站仪棱镜内的十字准星,右手娴熟地旋动全站仪上的旋钮,调整着全站仪和花杆上棱镜的对齐度,额头上已沁出细密的汗珠。
“好了!”捕捉到棱镜准星对齐的瞬间,邵钱伟按下全站仪面板上的“记录”按键,随后抬手示意,王小弟快速移动到下一点位。这样配合默契的操作,一个上午要重复几百次。
空气中翻腾着热浪,让人觉得烦躁,但测绘人员要始终保持冷静,定位、测量、记录一个不落。金属制成的全站仪在太阳的照射下已经变得烫手,邵钱伟却没有戴手套,“全站仪面板上的按键都非常小,戴上手套无法精准操作。”
为了避免在频繁移动中踩到项目现场的钉子而影响作业,在逼近40摄氏度的气温里,王小弟只能穿上比普通鞋子更热、更硬、更重的劳保鞋。
一旁,组员万雁冰右手持高精度卫星定位测量仪,左手拿着手簿,一会儿走到草地间测量,一会儿又屈膝跪在滚烫的水泥地上,脖子和脸颊早已在高温和热气的蒸腾下变得通红。
记者询问后才知道,周围存在遮挡的话,无法精准测量坐标,会影响测绘工作开展,所以作业点位不能选择阴凉处。“我们这仪器下雨天不能用,天晴的时候就要抓紧干,早一天完成测绘,项目就能早一天交付。”说话间,汗珠已从邵钱伟的肘弯滴落,但烈日下的工作还在继续。
直到上午11点,当天的测绘外业工作才告一段落,邵钱伟等人共收集了573个点位坐标。这段时间,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他们平均每天要收集600个点位数据。来不及散热,三人又钻进闷热的车厢,要抓紧返回公司将收集到的数据导出制图。车外热浪翻涌,邵钱伟凝视着后视镜里渐远的工地——新地块的坐标数据正一个个汇入城市生长脉络,而测绘工作人员用湿透的背影,标记着城市生长的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