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斤装备与20公里徒步——记者亲历森林消防员“冰与火”的一天
创始人
2025-07-16 09:54:03
0

23斤装备与20公里徒步

——记者亲历森林消防员“冰与火”的一天

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消防队在吐鲁沟景区巡逻

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消防员的巡逻日常

  暑期一到,兰州市周边的景区便迎来了如织客流,兰州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也不例外。这片被绿意覆盖的保护区里,草木葱茏间藏着无数游客的期待,也牵动着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消防队队员们的心。他们身着厚重装备,日复一日穿梭在沟谷山林间,用脚步丈量安全,用坚守守护这片清凉秘境。

  这不,趁着清晨的微光,记者也换上了全套“行头”——防火服、头盔、加上23斤重的背负式风力灭火机,跟着队员们的脚步,一同踏入了吐鲁沟的深处,亲身体验这份夏日里的特殊守护。

暑期守护升级:

  移动消防站就位

  进入暑期,按照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要求,连城森林消防队迅速调整工作模式,全面加强吐鲁沟森林公园的靠前执勤值守。在游客中心、三岔、观音寺、鹿鸣湖等游客密集区域,均安排两人及以上队员携装值守,每次值守时长达到6-8小时。同时,巡逻小队与执勤车辆在沟内开展机动巡护,队员们每次徒步巡查里程约20公里,确保景区每个角落都在守护范围之内。

  队员们的装备堪称“移动消防站”:全套防火服、头盔、战斗背心、对讲机是标配。重点区域执勤队员还配备2-3台风力灭火机及二号工具、铁锹;执勤车辆则搭载消防水泵及配套装备。这些装备在隐患排查、火情处置中各司其职,风力灭火机能快速压制初期火情,消防水泵可实现以水灭火的高效处置,为景区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装备上身:

  23斤的装备压得肩膀发酸

  “来,先把这个防火服穿上试试。”清晨的游客中心旁,队员们正麻利地穿戴装备,队长拿起一套崭新的防火服递给记者。沉甸甸的红色头盔扣在头上,瞬间压得脖子有些发酸,前额的防护板轻轻磕着眉骨。“头盔不仅防磕碰,万一有树枝掉下来也能挡住。”副队长王久欣帮记者调紧头盔系带,又递来一件战斗背心,“这背心能装对讲机、急救包,你试试。”

  班长杨文茂指着脚边的风力灭火机说,“这是我们的‘主力武器’,你背背看。”这台红色的机器看着像个小型吹风机,可一拎起来,记者就有点受不了了——至少20斤的重量全压在肩头,机器的金属外壳硌得锁骨生疼。“你看,背带要调紧,让机器贴紧后背才省力。”队员陈立源帮着调整背带,可记者刚迈出两步,就觉得像背着块大石头,每走一步都要使劲稳住肩膀,生怕机器晃下来。“我们每天背着它走十几公里,时间长了肩膀都磨出茧子了。”陈立源拍着自己的肩膀笑道。

 巡逻路上:

  20公里山路,步步是“考题”

  跟着队伍沿着蜿蜒的路径往沟里深入,起初脚下还是平坦规整的木栈道,可没走出半小时,便拐进了一片荒僻的、没有成型道路的山林。脚下的碎石子滑溜溜的,两旁的灌木枝不时钩住防火服的袖口,最陡的地方几乎是垂直的土坡。只见队员们背负着风力灭火机,恰似敏捷的山猴,那沉重的装备在他们身上仿若毫无重量。

  记者学着队员的样子往上爬,刚抓着树干抬起腿,就觉得后背的风力灭火机在往下坠,差点扑倒。好不容易爬上三步,膝盖已经开始打颤,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流进眼睛里涩得生疼。记者摘下头盔,头发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贴在头皮上往下滴水,防火服的后背更是湿了一大片,紧紧粘在身上,又闷又热。

 沟里信号:

  没网?手持对讲机就是“生命线”

  深入吐鲁沟腹地后,手机突然没了信号。“这里是信号盲区,全靠对讲机联络。”副队长王久欣举着手里的对讲机,“各点位注意,报一下位置。”耳麦里立刻传来队员的回应:“一号点位在观音寺,一切正常。”“二号点位到鹿鸣湖了,这边游客有点多。”王久欣说,沟里地形复杂,万一发生火情,对讲机就是生命线,队员们每隔10分钟就要通一次话,确保随时能呼应。

天气变脸:

  刚才晴空,转眼暴雨追着跑

  正说着,头顶的太阳突然被乌云遮住了。“坏了,要下雨!”队员们抬头看天,刚才还湛蓝的天空转眼间就被黑压压的云层铺满,风里带着一股凉意。没等记者反应过来,豆大的雨点就砸在了头盔上,“噼里啪啦”响得像放鞭炮。“快跑,这雨来得猛!”队员们立刻加快脚步,记者跟着往山下冲,可穿着防火服根本跑不快,雨水顺着头盔边缘往脖子里灌,很快就把衣服打湿了,冰凉的水贴着皮肤流,刚才的闷热瞬间变成了透心凉。

 紧急救援:

  游客被困,他们冒雨救援

  “收到请回答!前方观景台有5名游客被困,雨太大下不去!”对讲机里突然传来急促的呼喊。王久欣立刻回话:“收到!”雨水模糊了视线,脚下的碎石坡变得更滑。

  当消防车赶到观景台时,5名游客正挤在一起瑟瑟发抖,衣服全湿透了。“快上车,我们送你们出去!”

  把游客送到观光车时,雨渐渐小了。看着游客们感激地挥手道别,记者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和汗水,突然明白为什么队员们说“再累也值”。这身沉甸甸的装备,不仅是守护森林的铠甲,更是游客心中最踏实的依靠。

防火秘籍:

  从源头掐灭“火苗隐患”

  暑期游客激增,林区吸烟、乱丢烟头、违规用火、野外露营烧烤等行为成为引发森林火灾的主要隐患。对此,消防员深入景区开展防火宣传科普,从源头切断火灾风险。

  “巡查中发现违规用火行为时,我们以劝导为主,引导游客文明游览。令人欣慰的是,截至目前尚未出现游客不配合的情况,文明出游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队员包国顺说。

  针对暑期高温干旱天气带来的火灾风险,消防队也多次组织开展应急响应演练,加强队员体能储备和油锯等机具使用训练。结合汛期特点,队员们严格落实防汛抗旱相关文件要求,做好应对旱涝急转的各项准备。

暖心日常:

  除了守山,还当“救援超人”

  在紧张的执勤工作中,队员们不仅守护着森林安全,也时常化身“救援卫士”,留下诸多暖心故事。他们曾救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二级保护动物鵟、马鹿等,助力野生动物回归自然;也曾帮助处置保护区周边农户家中失火,在雨夜救援抛锚车辆,于雪天救助侧翻车辆。

  在“五一”执勤期间的一幕至今令他们难忘:两名外地游客登山时不慎扭伤脚踝,急需就医。因地势险峻,担架无法使用,队员包兴春等人毅然背起游客,在狭窄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最终将游客安全送至山脚。事后,游客辗转找到消防队,向包兴春赠送锦旗表达谢意。

  这些经历让队员们深感工作的意义。正如退役军人唐永昶所说:“退伍不褪色是我们的信念,守护绿水青山是我们最朴素的感情。”正是这份责任与热爱,支撑着他们日复一日坚守在巡逻守护的岗位上,用青春与汗水守护着连城保护区的每一片绿意。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连城森林消防队的队员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守护安全,成为吐鲁沟景区最美的风景线。他们的坚守,让游客安心畅游,让绿水青山永葆生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苏晓 文/图

责任编辑:任彩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谁曾经预言过宋徽宗不适合当皇帝... 梁启超对章惇的评价很有意思:从《宋史.章惇传》所讲的,足可以让他是奸臣吗?就拿他不肯把官位给自己的亲...
上半年海南跨境电商出口业务保持... 中新网海口7月16日电 (孟桓宇 谢东良)今年以来海南跨境电商出口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海口海关16...
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就日本新版《防... 外交部网站消息,2025年7月16日,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约见日本驻华使馆首席公使横地晃,针对日方...
想“考公”吗?国际公务员供不应... 想“考公”吗?在国内公务员“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的招录背景下,国际公务员却是供不应求,像联合国...
伊丽莎白二世和伊丽莎白一世的辈... 中国人见世这个字,必联想起辈分,女儿既然叫伊丽莎白二世,父亲不用说就得叫伊丽莎白一世,弟弟既然是乔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