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蒋彧淼 通讯员 邬思佳
本报讯 “最近雨天开车,路上的双黄线清晰得很,不用凭感觉变道了!”昨天,出租车司机张师傅摇下车窗,指着路上崭新的双黄线感慨。这一变化,源于秀洲区近期开展的“路见本色·标线焕新”道路标识专项冲洗行动。
记者走访发现,随着持续降雨,秀洲区正以“机械+人工”协同作业、“借雨作业”模式创新和长效管护机制为抓手,让模糊的交通标线重新“显影”,为城市道路安全“擦亮眼睛”。
“标线模糊看似小事,却直接关系到驾驶安全和交通秩序。”秀洲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到市民反馈后,区里迅速部署专项行动,聚焦主次干道护栏下双黄线、斑马线、网状线等重点区域,组织专业力量开展“扫、浸、刷、冲”全流程清洗。
在高照街道作业现场,记者目睹了一场“标线焕新”的精细操作:一名环卫工人先用硬扫帚清扫标线缝隙中的碎石和落叶,随后喷洒专用清洁剂,静待几分钟让污渍溶解。“这一步很关键,清洁剂能渗透到沥青孔隙里,把深层油污‘拽’出来。”嘉兴市禾兴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的环卫工人郑树启边说边挥动长柄刷,对着网状线反复刷洗,“像这种密集网格,得弯着腰刷三四遍。”最后,高压水枪喷出的水柱如银练般冲洗路面,蒙尘的标线瞬间恢复亮白。
“机械负责‘面’,人工专攻‘点’,两者结合才能啃下‘硬骨头’。”嘉兴市禾兴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立民介绍道,公司在全区范围内调配了20台高压清洗车、90余名环卫工人,针对不同路段特点灵活作业。例如,在车流量大的洪合一标区域,采用错峰作业,避免交通拥堵;在易积水的王江泾镇,则增加浸刷时间,强化去污效果。
“雨停了!各小组迅速到位!”随着云层渐散,秀洲区“借雨作业”模式正式启动。记者跟随作业车看到,湿润的路面上,清洁剂喷洒后很快与泥沙融合,高压水枪只需一次冲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下雨天湿润的路面,既能提升清洁效率,又能节省30%的用水量。”项目负责人陆志伟解释,下雨的间隙期是最佳作业窗口,各个作业单元近期日均作业里程超20公里,相当于每天清洗了半条马拉松赛道。
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体现在作业时机上,更体现在长效管护中。秀洲区建立“日常巡查+重点维护”机制,安排专人每日对标线进行“体检”,一旦发现污渍堆积或局部磨损,2小时内启动“小修小补”。同时,在易积水点位增设排水箅子,从源头上减少泥沙对标线的侵蚀,让“焕新”效果更持久。
“现在看这些标线,就像给道路画上了清晰的安全边界。”市民王先生驾车经过秀洲大道时,特意放慢车速,观察焕然一新的导向箭头标线。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标线虽小,却提升着民生温度。下一步,秀洲区将把标线维护纳入环卫常态化作业,根据季节调整清洗频次——如夏季重点清理油污,冬季加强防滑处理,并逐步向背街小巷延伸,让每一条道路都成为“安全线”和“景观线”。
下一篇:特种设备安全宣传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