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视界|以优质影视剧赋能旅游产业发展
创始人
2025-07-16 08:47:07
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转自:河北新闻网

旅游产业是服务消费的重要载体,在扩大就业、拉动内需、活跃市场以及促进城乡区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旅游产业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科技化趋势,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空间。现实中,优质影视剧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赋能作用越来越明显,“一部剧带火一座城”“跟着热剧去旅行”成为文旅消费新潮流。

优质影视剧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优质影视剧是指兼具思想性、艺术性、故事性和观赏性,具有广泛传播力和良好口碑,既能引发情感共鸣,又能承载地域自然与人文符号的影视作品。优质影视剧不仅让人动心、让灵魂经受洗礼,还能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激发游客向往之情。优质影视剧通过叙事构建的情感场景和文化符号,将抽象的“诗与远方”转化为具体的视觉画面、情感共鸣点,使观众在剧情代入中完成对目的地的“情感预体验”,进而将屏幕上的虚拟向往转化为实地探访的现实需求。这种由文化符号触发的情感认同,比传统旅游宣介更具说服力,更能激发游客的向往,让游客为情感买单、为体验消费。比如,电视剧《繁花》让上海黄河路成为网红打卡点,《我的阿勒泰》使新疆旅游热度大增。

提升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影视剧是一种“隐性议程设置”载体,通过持续的场景曝光,将拍摄地的自然景观、人文风貌转化为具有记忆点的文化符号,潜移默化地重塑公众对目的地的认知。相较于传统广告的单向传播,影视剧的叙事性使目的地符号更易嵌入观众的记忆,形成“剧情—场景—情感”的联想链条。同时,影视剧通过具象化的场景呈现,赋予目的地独特的辨识度和情感附加值,帮助其实现从地理概念到文化品牌的转化,大大提升知名度。

创造旅游消费新场景。现代消费的核心已从产品转向体验,而场景是体验的重要载体。优质影视剧为旅游场景创新提供了文化内核,它通过剧情赋予场景特定的叙事意义,使原本普通的景观成为“有故事的空间”,吸引人们去游览体验,进而催生出新的消费场景。比如,电视剧《长安的荔枝》热播后,广东不仅推出荔枝主题游线路,还开发了很多影视IP衍生产品,有效丰富和带动了文旅消费市场。

延长旅游产业链。产业价值的最大化来自价值环节的延伸与协同。优质影视剧能够延长旅游产业链,将影视IP价值转化为产业增值能力,推动产业链从观光游览向体验参与、消费衍生、社会赋能等多元环节拓展。从产业发展看,这种拓展延伸打破了文旅产业边界,实现了影视制作与农业、传统手工艺、社区服务等深度融合,形成了“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

推动协同融合,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优质影视剧为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影视剧赋能旅游产业发展,关键在于二者的深度融合与协同。

变被动承接为主动共创,加强文旅开发与影视剧创作的协同设计。对优质影视剧,不少地方仍处于被动承接层面,缺乏与影视创作团队的主动对接。文旅地要加强与影视团队在创作初期的资源整合,使影视内容与文旅资源形成“基因绑定”。比如,云南多地与影视公司合作开发乡村振兴题材作品,在影视剧创作之初就融入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使影视剧与当地文旅资源实现深度绑定,为后续的文旅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增强消费黏性,让“一时热”变“长久红”。文旅产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旅游人次、收入增长等方面,还体现在游客文化体验满意度、当地文化认同感等指标上。影视剧带来的“一时热”本质是“流量红利”,而“长久红”则需要将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文化资本。要避免同质化、浅层化的跟风模仿,通过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场景体验+文化活动+衍生消费”生态体系,满足游客不断变化的需求。

基于地域资源禀赋长期布局,强化人才培养。要积极培育既懂影视IP运营、文旅开发,又能解读地域文化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文旅产业从“机会驱动”向“能力驱动”转型。着力提升文化发掘与转化能力,立足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系统梳理和提炼地域文化符号,摒弃重形式轻内涵的开发模式,形成“点—线—面”联动发展格局,将在地文化转化为独家吸引力。

强化规划引领,形成发展长效机制

以优秀影视剧赋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政策举措,形成发展长效机制。

强化规划引领与各方协同。将影视IP文旅开发纳入地方文旅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领域与责任分工,把握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明确文化保护红线与商业开发边界,吸纳文旅部门、宣传部门、影视行业协会、高校专家等多方参与,破解多头管理、资源分散等问题。

在IP开发上进行全链条挖掘与业态延伸。坚持前瞻布局、长远规划,构建“创作—拍摄—运营”全链条开发体系。在剧本创作阶段,就将地域文化符号有机植入剧情。在拍摄阶段,对具有文旅开发潜力的场景进行保护性改造,预留游客体验空间。在播出后运营阶段,延长“影视+”业态链条,将“一次性打卡”转化为重复性消费。

精心设计形成有效传播。针对当下青年群体“线上种草—线下体验—社交传播”的行为特征,开发年轻人喜欢的“影视IP+数字文旅”产品。联合短视频平台举行影视取景地打卡活动,鼓励游客创作融合地域文化的二次内容,形成“影视热度—用户创作—文旅引流”的正向循环。(桑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云南党政代表团在沪考察,陈吉宁... 共同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谱写沪滇协作新篇章。 7月15日至16日,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省委副书记、...
2025“宜消费 真实惠”嗨购... 转自:扬子晚报近日,2025“宜消费 真实惠”嗨购“仪”夏——外贸优品暨汽车“焕”新惠民活动现已正式...
投资者提问:越南和美国达成关税... 投资者提问:越南和美国达成关税,对欣旺达越南工厂发展会有何利好?董秘回答(欣旺达SZ300207):...
Eclipse 公布代币经济学... (来源:吴说)吴说获悉,以太坊 SVM Layer2 网络 Eclipse 公布其代币经济学。ES ...
两周年再出发①超实用!天府融媒... 转自:四川在线开栏语2023年7月17日,天府融媒联合体正式成立,构建起省、市、县三级媒体纵向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