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四川在线
开栏语
2023年7月17日,天府融媒联合体正式成立,构建起省、市、县三级媒体纵向贯通、横向联通的传播“航母”。两周年之际,天府融媒(四川)科技有限公司将发布上线一系列新的产品和项目,进一步提升传播赋能、技术赋能和人才赋能的水平,助力全省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向更深更实的纵深推进。
即日起,天府融媒联合体推出《两周年 再出发》专栏,我们一起深度聚焦天府融媒联合体在传播革新、技术重构、人才聚变等方面的新实践。
有人说,媒体融合时代,一个人就是一条新闻“生产线”,新闻从业者要有“三头六臂”,练就“十八般武艺”。7月16日,在天府融媒联合体成立两周年之际,天府融媒(四川)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推出面向全省融媒从业人员的智能化、便捷化、移动化“融小”系列采编工具。首批上线的产品有“融小记”“融小校”“融小问”“融小评”四个公益工具。
一线记者在采访现场,通过手机上传素材,给出准确指令,“融小记”就能快速生成图文稿件、视频脚本,整个写稿过程在1分钟内即可完成。“它有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让我们在重大活动、应急突发等现场能快速写稿发稿。”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杜宇表示,“融小记”的实用之处,还在于它能一键生成适用于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发布的内容。
天府融媒(四川)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技术部总监朱江向记者介绍,“天府融媒技术平台的海量内容资源加入到了‘融小记’产品模型训练,正是这一创新使该产品真正实现智能安全的创作闭环。”
“随着融媒体技术的迭代升级,校对工具不应该仅局限于错别字的校对工作。”朱江告诉记者,“融小校”依托天府融媒技术平台,可以为新闻内容的背景、真实性、合规性精准校对,自动匹配最新政策条款、本地化表述规范,并给出最优建议。泸州市融媒体中心编辑部副主任樊鸣霄是‘融小校’的首批试用人员,他表示该产品不仅能协助自己审查文稿的价值导向,还能对稿件中涉及的地方特色、民族语言等场景给出准确判断。
记者在现场用手机下载安装了“融小”系列工具,“融小问”也让人眼前一新。它是一款智能生成采访提纲、助力记者高效提问的移动智能工具。记者只需输入主题或线索,标注采访对象类型与背景,工具就能即时生成结构化提纲,包含核心问题、追问方向及预期回答,进一步提升记者提问质量与报道深度。在四川新闻网副总编辑周牧看来,“融小问”尤其适用于经验不足的记者,“它将有效化解提问泛化等问题,提升新闻记者的专业性。”
此外,“融小评”作为智能用户运营助手,通过上传素材、选择风格就可快速生成多角度、高质量的评论文本,有效助力主流媒体各传播平台与受众之间问答互动。
记者获悉,目前,“融小”系列四款工具已陆续在“天融数治”客户端上线,并向全省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免费开放。
天府融媒(四川)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融小”系列只是天府融媒联合体“技术赋能、公益先行”的一个缩影。两年以来,天府融媒的技术赋能按“大平台、小工具、多场景”的布局展开,“一是大平台,以做实一个省级技术平台为目标,天府融媒技术平台历经两年数字基建,建成了集约、稳定、安全的技术底座,数据存储可靠性大于99.999%,具备100GB+应用防护能力与100GB核心网络处理能力,依托智能机房和数据仓库,建设了以‘天融云眼’、‘天融云选’、‘天融数治’、‘天融云生’和‘天融菁才’为核心的系列产品,整体技术指标位于行业前列;二是小工具,在省级技术平台上开设公益产品云选超市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套‘融小’系列的移动化便捷式智能融媒小工具;三是多场景,既集约统筹又因地制宜地支持地方市融建设,天融云生市融一体化解决方案,经多次迭代,攻克省市县三级原生贯通难题,构建开放式架构,突破市州报台融合瓶颈。截至目前,交付乐山、南充、眉山、阿坝、绵阳等市州,已服务1100万+C端用户。”下一步,天府融媒联合体将坚守公益初心,致力于从以上三方面为媒体融合改革提供技术赋能,共筑主流媒体新生态的创新实践。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