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看!桃花们争奇斗艳,有的已经完全开放,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在风中翩翩起舞,展示着自己;有的才微微张开,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总是挡着脸;还有的只是一个个鼓鼓的小花苞,饱胀就像要破裂似的,各有各的姿势。”这段充满童趣的文字,出自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工作室2025年第27周“作文之星”——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校三(6)班闻沐晨的作文《我的植物朋友》。文中,她以桃花为“友”,用稚嫩却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日桃花的多样姿态,字里行间满是对自然的热爱,尽显小作者对生活的敏锐感知。
7月15日下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对闻沐晨及三(6)班指导老师李洪芳进行了线上采访。谈及创作初衷,闻沐晨笑着说:“我的‘植物朋友’桃花,是春天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时认识的!当时一进公园就闻到清香,大片桃花映入眼帘,风吹起时花瓣飘落的样子特别美,这个场景让我特别想写下来!”
“写作的时候,我想起了当时在公园时观察桃花的形态与颜色!”闻沐晨表示,这些细节是通过观察之后记录下来的。“比如说花瓣的样子,有的是含苞待放的,有的是完全绽开的,有的是只展开两三片花瓣。”闻沐晨回忆说,自己平时就喜欢看身边的植物,觉得它们各有各的可爱。而写作的小秘诀,就是多阅读,抄下喜欢的句子,记阅读笔记并写读后感,这样写的时候,脑子里就有好多优美的词汇啦!
而闻沐晨对植物的细腻感知,离不开家庭的引导。闻沐晨妈妈表示,平常会带她走进自然,让她在观察花草树木的过程中,慢慢学会用眼睛发现细节,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
指导老师李洪芳对闻沐晨小作者写的这篇《我的植物朋友》也是赞不绝口。“最打动人的是细节描写!”李洪芳表示,小作者抓住了桃花的变化特点,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还用比喻、拟人,把桃花的颜色、形态等变化描写得生动、细致,结尾点出“植物朋友”的主题,使文章特别生动自然。
记者了解到,李洪芳非常注重低年级学生积累写作能力。她会引导学生们用感官感知事物。“比如通过观察事物的颜色、摸质感,再把看到的、摸到的变成具体的词语和句子。”李洪芳表示,鼓励大家走出教室,到公园、校园里观察植物,再通过课上“追问”的方式,让学生多说多练,打开想象力。
为了让学生不怕写作,李洪芳常从生活选题,比如写“自己喜欢的植物”,用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降低学生写作时的畏难情绪。她告诉记者,在日常教学中,会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思路,搭好文章的“架子”,再往里面加细节。“框架搭好了,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在细节方面‘装修’自己的习作。比如在写人物活动时,引导学生用心理描写、人物表情、动作的描写等,这样语句就会变得更完整更生动。除此,我还会鼓励学生增加课外阅读和仿写练习,丰富小朋友们的语言素材。”李洪芳说。
“其实生活里到处都是写作素材,一朵花、一片叶,只要用心观察,都能变成笔下的‘朋友’。”李洪芳说,闻沐晨小作者把桃花当成了朋友,用心去写,文字自然就有了温度,这也是闻沐晨作文能打动人的原因。
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工作室主持人 徐泽彤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