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机票“背刺”多少打工人?
创始人
2025-07-16 07:48:21
0

买早了被割,买晚了惊喜。

栏目 | 文旅商业评论

领域 | 民航业

01

这个燥热的暑期很多网友发现又一次高估了机票价格的稳定性。

社交媒体上,最先破防的,是那些以为暑期机票早买早安心的打工人。

有人直白地哀嚎:“今年暑假大阪的机票真的是降得厉害。今天早上刷了下机票,发现7月的机票这么便宜了!”

也有人自嘲成了大冤种:“上海飞日本机票降价也太离谱了吧,退票要两千,怎么也没想到暑假会降价这么多。

更有网友发了暑假期间上海直飞日韩的跳水价格汇总,一张图看得人为之一振

大阪:7月12日周六出发,7月15日周二晚回,991元。

东京:7月12日凌晨出发,7月16日周三晚回,带20kg行李,1700元。

釜山:8月18日周一出发,8月20日周三晚回,885元。

首尔:8月14日周四出发,8月16日周六晚回,1200元。

济州岛:8月18日周一出发,8月20日周三回,1200元。

高松:7月29日周二出发,7月31日周四回,1200元。

熊本:7月22日周二出发,7月25日周五回,含2个23kg行李,1500元。

上海日韩航线众多,自己卷自己也就算了,没想到国内机票、欧洲方向也加入了这场“盛夏机票跳水联欢会”。

近日,据知名旅游博主“周末旅行”总结,上海直飞三亚,今年也就四五百块钱直飞,北京飞哈尔滨,400出头北京飞阿勒泰,1080元而且还是直飞。

同样是新疆方向,北京飞乌鲁木齐的票价接近1800元,但飞阿勒泰只要一千出头,还顺带附赠了“网红避暑+5A景区双重Buff”。

再看看出境市场,欧洲线也来乱刀补贴

今年暑假,北京、上海、广州直飞荷兰阿姆斯特丹都出现2000多含税的“白菜票价”。

相比之下,传统热门目的地巴黎、罗马转机票维持在3000元上下,也不能说贵。

今年暑期,航司再次把临期票价波动演成了一场情绪过山车,即使晚下手的打工人也有机会买到相对实惠的机票

而今年五一时,打工人望眼欲穿机票跳水,结果越等越贵航司还是一副‘我就是不降价,你能怎么办’的高冷姿态

有网友在旅界搭建的行业交流社群吐槽“现在买机票就跟赌博一样,买早了是背刺,买晚了是心慌。”

算法定价时代,这场盛夏机票跳水狂欢背后,不只是机票劈叉,更是打工人心态的大型试炼场。

02

很多人刷到暑期机票大跳水,都会疑惑:不是说今年航空公司要“控收益”了吗?为什么又是说降就降?

别急,这事拆开看,其实是供需、心理和算法三条线交织出来的局。

首先,得看航司供给端的调整。

今年以来,航司为了抓住恢复的机会,盯紧了每一个航班座位的收益率,拼命增加航班运力,尤其是热门的国际航线。

从国内来看,尤其是日韩航线,几乎是过度投放,上海到日本的航班已经达到20条,从东京一路卷到熊本,票量大得吓人

飞常准整理

同一时间,海南、新疆、东北,国内热门航线也在拼命上新

短期内看,机票供给大幅提升,价格必然受到压制。

但只看机票供给,不足以解释这波暑期跳水,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航司咬牙坚持了半年的票价后,发现自己扛不住了

根据最近三大航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一个行业普遍的困境——大家都没钱了。

近日,国航、东航和南航相继发布了亏损预警,亏损金额分别为17亿元至22亿元、12亿元至16亿元、13亿元至17亿元。

我们总结三大航亏损预警的公告信息,不难发现原因大致相同:客源结构下沉更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高性价比的航线,且高铁的冲击使得短途航线的需求下降。

此外,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国内、日韩航线,低成本航司和主流航司的价格战愈演愈烈。

而欧美等长航线方面,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全球市场的波动,导致航司面临更多外部压力。

正是这不确定性,让航司机票定价上显得更加谨慎。

五一时,航司坚持高价策略,票价未见跳水,消费者的“等待心态和对“价格跳水”的期待,直接导致了供应与需求之间的错位。

你不买,我不买,出门就坐高铁,一个五一黄金周就过去了。

而到了暑期,随着国内消费动能不足和消费者信心的动摇,航司终于也不得不放水无论是日本线还是国内航线,机票跳水背后,不仅仅是航司调整供给的选择,更是它们在定价与市场信心之间的摇摆。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国内旅游消费信心的背后

旅游消费不足往往被误解为“大家都没钱”,但其实它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收入分配的结构性问题。

一个人如果有一笔十几万块的闲钱,开个赚钱的小店,也许每年有两万的利润,放在银行,有两千左右的理财收入,如果拿去旅行和吃喝,那么除了一堆照片视频和记忆,未来就什么都没有留下。

所以,并不是说大家没钱,而是越来越多人选择保守消费,他们对价格更敏感,出行心理价位比实际预算要低。

这种变化直接体现在旅游出行市场上,倒逼航司在一些内卷过度的航线做出妥协

03

航司要活命,消费者要便宜,谁都没错错的只是彼此都没信心,信心不足,比什么都贵。

当五一机票硬挺,大家学会了“早买免得越拖越贵”到了暑假,航司忽然改剧本,价格大跳水,买早了成了大冤种。

久而久之,消费者形成一种观望惯性:“等等看,反正我信不过你。”

这是航司最怕的,也是最难修复的心理。

一个简单的出行决策,从“只要有假期就买票”,变成了“先等等,先观望”。

很多人甚至不再提前一个月规划行程,而是临出发前几天,拿着一堆比价软件、蹲点大数据波动。

这对民航市场来说,不只是短期的销售不确定,更是长期收入管理体系的风险。

其实,航司最理想的状态,是在全周期内价格平稳递增:先用低价刺激早鸟乘客,再用中价填满大部分舱位,最后用高价割一波临期刚需人群。

可一旦消费心态彻底失序,低价票买得晚,高价票卖不动,整个收益模型就会塌方。

到头来,航司不得不一次次拿出“临期清仓”来应急,养成消费者“只等跳水”的预期,陷入恶性循环。

有航司的营销负责人和我聊过:“现在的票价管理,早就不是拍脑袋定价,是算法在算客群预期但这套算法也有盲区它能预测单个人的行为,却很难预测所有人都在观望时的群体心理。

更尴尬的是,航司自己也清楚,这种价格震荡,会把市场消费情绪一点点磨平。

客人“提前预订”失去意义,民航的现金流安全垫也会越来越薄。

原本依赖预售支撑的机票营收模型,被动变成了临期救火。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机票价格看上去“便宜了”,但航司和消费者都并没有比去年更踏实。

毕竟,当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都在收缩,所有低价机票的背后,其实都是同一个逻辑:“别管赚不赚钱,先把飞机飞满。”

而接下来,航空公司能不能修复这份信任,消费者能不能再对价格有信心,也许要比票价本身,更值得担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光明地产跌0.86%,成交额4... 7月16日,光明地产跌0.86%,成交额4379.25万元,换手率0.57%,总市值76.67亿元。...
Pudgy Penguins ... (来源:吴说)吴说获悉,Pudgy Penguins 宣布与中国潮玩公司 Suplay 达成合作,具...
油气ETF博时(561760)... 7月16日,博时中证油气资源ETF(561760)收盘涨0.53%,成交额189.52万元。油气ET...
A500ETF指数基金(159... 7月16日,浦银安盛中证A500ETF(159376)收盘跌0.55%,成交额966.63万元。A5...
A50ETF基金(159592... 7月16日,A50ETF基金(159592)收盘跌0.26%,成交额5520.18万元。A50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