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州日报)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俞黎新
本报讯 “莫急莫急,都是老乡,有话好生摆(说)嘛!”日前,在吴兴区高新区一家川味小馆后厨,老板老刘与帮工因工时问题争执不下。操着地道四川话的调解员李大姐及时赶到。作为“乡音调解团”一员,李大姐深谙老乡心事,一句乡音就拉近了距离。一场眼看升级的劳资纠纷终于握手言和。
吴兴区高新区企业林立,新居民聚集,矛盾纠纷如何化解得又快又好?高新园区派出所的答案是:乡音融情。在这里,由流动党员、行业能手、社区能人组成的“乡音调解员”队伍活跃在各处。他们将熟悉的乡音化作调解新居民邻里、劳资纠纷的金钥匙。
“来来来,侬先吃口茶,莫燥(别急),慢慢讲拨(给)吾(我)听。”绍兴柯桥人老陆的乡音自带亲和力,他正调解一起棘手纠纷:本地砂洗厂张老板与外地布料商王经理,因一批货品色差问题,尾款支付迟迟未能达成一致,僵持数月,眼看要对簿公堂。“节约不代表质量差,和气才能生财嘛!”调解中,老陆笑着提议:“王老板,尾款付九成,当补偿李经理运费;李经理,让出一成当交个朋友,下趟次订单给个折扣,好不好?”既尊重契约精神,又兼顾人情世故。双方在老陆入情入理的绍兴腔调和“谈心室”轻松氛围中达成和解,当场签署协议。
据悉,吴兴区高新区现有乡音调解员21人,他们依托“老陆谈心室”“网格调解站”等平台,今年以来已巧妙化解纠纷180余起,让“他乡”变“故乡”,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就地消”。
高新园区派出所还创新打造了生态联勤、片区联合、城警联动、惠企联助、安村联防五大特色警务站。“这可不是简单的挂牌子,而是实打实的解疙瘩枢纽。”高新园区派出所副所长陈鸿斌介绍,每个站点都整合了民警、乡音调解员、网格员等多方力量,提供“一站式”调解服务。企业老板纷纷点赞:“以前扯皮跑断腿,现在‘家门口’就有专业团队搭把手,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