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消费贡献过半,投资筑底,出口承压;同日44家券商披露中报,净利大增六成、14家翻番。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成绩单”:GDP同比增长5.3%,高于市场预期的5.17%,其中一季度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发布会上表示,在二季度外部压力陡增的背景下取得这一成绩“含金量极高”。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等专家认为,数据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力,并对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保持乐观。
消费继续扮演“压舱石”。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为52%,高于去年同期的4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其中家电、家具、通讯器材等受“以旧换新”政策刺激的品类增速均超过20%。不过,专家也提醒,消费仍显脆弱:居民收入预期不稳等因素导致储蓄倾向偏高,月度数据波动明显。潘向东表示,上半年消费呈现温和恢复态势,但表现仍弱于整体经济增长,且月度波动较大。
投资端出现波动。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仅2.8%,显著低于去年。盛来运解释,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速为5.3%,实物工作量并不低;波动主因是外部环境复杂、传统产业饱和及房企持续去库存。专家普遍认为,扩大有效投资仍是下半年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但需兼顾效率与民生,避免简单“铺摊子”。
外需方面,上半年净出口贡献率达31.2%,但随着美国关税缓冲期结束、对东盟等国壁垒抬升,下半年出口拉动或减弱。世界银行已将2025年全球增长预期下调至2.3%,近七成经济体增速被下修,外部不确定性仍高。
政策层面,下半年“工具箱”已陆续打开:消费品以旧换新全年3000亿元额度尚有1380亿元待投放,设备更新2000亿元额度剩余270亿元;各地还将推出新一轮消费券、文旅补贴等措施。盛来运透露,促消费政策将“再加力”,财政和货币双轮驱动可期。
专家建言,为巩固回升势头,财政端应加快专项债落地、适度提高中央杠杆,并重点投向民生与绿色基建;货币端保持流动性充裕,适时降息降准,强化对实体定向支持;同时需稳地产、稳资本市场,以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张林建议适时启用准财政工具,并借“反内卷”淘汰低效产能、增加居民闲暇,为服务消费腾挪空间。潘向东强调,只有把就业、收入、消费、投资的循环打通,才能确保全年5%左右的目标顺利实现。
14家券商中报净利润翻番
2025年上半年,上市券商业绩以“翻山式”的跃升,刷新市场认知。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已有44家上市券商披露上半年经营数据,合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60.8%,若剔除国泰海通因吸收海通证券产生的负商誉,板块仍实现48%的增长,显著跑赢A股整体。券商板块正以“双位数营收、六位数净利”的力度,宣告行业景气反转。
华西证券以10倍以上的净利润增速领跑。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4.45亿—5.75亿元,同比增长1025%—1353%,成为板块“增速王”。差异化战略、资产质量改善及市场回暖,是其业绩飙升的三驾马车。紧随其后的是国联民生,预计净利润11.29亿元,同比增长1183%,核心增量来自民生证券并表带来的业务协同与规模效应。两大“十倍股”的出现,直接把券商板块的想象天花板抬高。
若以“翻番”为门槛,上半年已有14家券商跨越。除上述两家外,国盛金控、锦龙股份、哈投股份、东北证券、国泰海通预计增幅均超200%;华林证券、国海证券、国金证券、长江证券、湘财证券、申万宏源、天风证券等7家券商增速亦在100%上方。龙头券商同样不甘示弱:申万宏源预计净利41亿—45亿元,同比增长93%—111%;中金公司预计净利34.5亿—39.7亿元,同比增长55%—78%;中信建投预计净利44.3亿—45.7亿元,同比增长55%—60%。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完成换股吸收合并后,国泰海通上半年净利达152.8亿—159.6亿元,同比大增205%—218%,规模与增速双线领跑头部梯队。
从业务结构看,经纪与自营成为业绩爆发的双引擎。方正证券测算,上半年券商经纪收入同比增长40.1%,自营投资收入增35.6%,投行收入增28.6%。权益市场回暖、成交放大、IPO与再融资节奏恢复,共同推高券商传统主业。与此同时,净利息及资管收入虽小幅下滑,但对整体业绩拖累有限。低基数叠加市场回暖,使券商板块呈现出“量价齐升”的罕见景象。
展望全年,行业增长路径依旧清晰。方正证券预测,在全年成交额1.4万亿元假设下,2025年券商板块净利润有望再增16%;招商证券则预计行业全年营收4741亿元、净利18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和9%。资本市场改革红利、长线资金持续入市,以及券商自身资本补充与业务转型,将继续为板块提供向上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