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以规划为经纬 编织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创始人
2025-07-16 03:28:39
0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成都:以规划为经纬 编织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城市的另一边,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参与《哪吒2》约110个镜头的视效制作公司墨境天合通过“一杯咖啡的距离”就能到可可豆本部做直接沟通。“园区汇聚众多相关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使企业之间的沟通成本大幅降低,合作更加便捷高效。” 墨境天合成都CEO、视效总监刘颖说。

企业对园区认可,折射出成都多中心、组团式布局,加快构建“3+22+N”产业园区体系,不再同质化竞争,而是融合式发展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合理规划园区区位的同时,成都着力加强园区承载能力,除了在供地、能源、交通、物流等方面提供“硬支撑”,还从住房、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提升“软实力”。

数据显示,成都已建成千亿级园区12个、500亿级及以上园区24个,今年1—5月,园区新招引重大项目的个数、总投资分别占全市90%以上,园区内规上工业企业数占全市80%以上,园区内企业获直接融资金额占全市90%以上。

依托园区,成都“9+9+10”产业体系也加速构建,目前,成都已成功培育创建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5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广泛分布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高端能源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

构建全域公园体系

创造城园相融的城市格局之美

今年,一只珍稀鸟的照片在成都鸟类爱好者群体中掀起波澜——龙泉山上,栗背短翅鸫被成功抓拍到。这种体长12—13厘米的小型鸟类,此前在成都并不多见。

值得一提的是,栗背短翅鸫现身的区域是龙泉山脉成都段仅存的、保存较为完整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样本,该区域同时分布着数百种野生动植物,其中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树有60余棵,还不乏楠木、香果树、豹猫、红嘴相思鸟等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优质的生态本底,让龙泉山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家园,也让它成为成都居民“推窗见绿、抬首望山”的都市诗意栖居地。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优化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三区、三线一单”划定成果,他们在生态游憩区或生态缓冲区为消费产业发展预留空间。已累计实现增绿增景28万亩,全市人均森林面积增加3.35平方米,近两年年均游客达4800万人次。

不只是龙泉山,打造城园相融全域公园体系,近年来,成都以“让整个城市成为大公园”为目标愿景,全域布局大尺度生态廊道和高品质绿色空间体系,创造城园相融的城市格局之美。

工作中,成都构建分级分类的全域公园体系,并行打造“大尺度”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以及“微尺度”口袋公园、小微绿地;跨区域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超级绿环”环城生态公园,打造“活力绿脉”万里天府绿道;植入绿色公服与消费场景,培育“文旅+”“体育+”“消费+”新业态。数据显示,成都已建成各类公园超1500个,天府绿道成为全球最长的绿道体系,总里程超过9600公里,年均骑行游客超2000万人次。

城乡融合、产城融合

全方位编织市民幸福生活

“这哪像是产业园区,分明就是个大公园。”在天府国际生物城,从事生物医疗行业的李建任正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办公地点,园区占地44平方公里,周围绿植繁茂,湖水清澈,设计之初就兼顾了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从家到公司步行10分钟,周边还有菜市场和图书馆,工作和生活都比较方便。”

城市规划,不仅为城市生活带来了变化,乡村之中,也有不少幸福因此萌芽。

“如今,这些微更新项目的建设给居民带来了可感可及的幸福。”白头镇党委书记赵疆介绍小镇在改造提升后的新面貌。场镇新区是白头镇未来承接“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中心镇功能的重要载体。这里有与中医有关的药膳、理疗、康养产业;有婚庆公司、婚纱摄影;有商超、特色餐饮……一批特色业态已经初步呈现。

根据规划,白头镇、隆兴镇、观胜镇、廖家镇、道明镇划定为白头城乡融合发展片区,成为成都首个城乡融合发展片区规划试点。该片区统筹整合了白头镇、隆兴镇、道明镇的沃野良田、湿地风光、竹艺公园等优质旅游资源,进行整体打造。人们沿着稻香旅游环线,可以看到壮观的稻田美景,体验林盘火锅、稻田咖啡、特色民宿等乡村新消费场景。

幸福生活的背后,是近年来成都通过市级统筹规划、区级定制化落地、多元主体协同,推动“空间+资源”双整合,实现公共服务供给增量提质,全方位升级城市幸福感——着眼教育,打造“15分钟”教育公服圈,根据人口流动态势和学位供需关系,探索教育资源“远近结合、动态平衡”,推动城乡“资源共享、全域覆盖”;聚焦医疗,建设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依托城市医疗集团、专科联盟、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支持市级公立医院发展“一院多区”。

当龙泉山的鸟鸣穿透晨曦,与天府生物城里科研仪器的嗡鸣交响;当稻香环线的烟火气升腾,映照着兴隆湖畔创业者矫健的身影——成都这座千年古城,正以规划为经纬,以山水为基底,以人民幸福为尺度,成功编织出生产空间高效集约、生态空间润泽美丽、生活空间惬意舒适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白洋 吴喆 杨升涛 陈秋妤 摄影 李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同方股份涨2.11%,成交额1... 7月16日,同方股份(维权)盘中上涨2.11%,截至09:43,报7.27元/股,成交1.00亿元,...
能特科技涨2.05%,成交额9... 7月16日,能特科技盘中上涨2.05%,截至09:43,报3.99元/股,成交9286.33万元,换...
新华视点|稳中向好 韧性凸显—...   行至年中,中国经济走势备受关注。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32对两岸和平小天使在厦门开启... 来源:新华社新华社厦门7月15日电(记者付敏)15日,由全国台联、福建省台联、厦门市台联、漳州市台联...
任鸿斌会见南非副总统保罗·马沙... 7月15日,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在京会见专程来华出席第三届链博会的南非共和国副总统保罗·马沙蒂莱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