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向海立潮头——山东奋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创始人
2025-07-16 00:01:49
0

新华财经济南7月15日电(记者杨守勇、张钟仁、贾云鹏)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交付运营;“琅琊”海洋大模型实现温度、盐度等海洋要素高精度预报;1至5月,全省201个海洋强省建设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70.8亿元……今年以来,山东的“海洋成绩单”分外令人瞩目。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拥有3500多公里海岸线、近16万平方公里海域,依海而生的山东,聚焦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有序推进沿海港口群优化整合等重点领域,努力绘就“海上山东”新蓝图。

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跃升

印有多国语言的数十种鳕鱼食品陈列于排排冰柜,条条鳕鱼经过分拣、清洗、切割、调味等工序后成为速食产品准备出口,在荣成泰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条鳕鱼的故事”成为公司近年做优海洋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缩影。

公司董事长冯乔说,过去鳕鱼骨只能当作废料处理,如今经过精深加工变成鱼骨酱、高汤等10多种产品,产品附加值增加了10倍以上。

“2024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18011.8亿元,山东海洋渔业、海洋电力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7个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海洋局局长王仁堂说,近年来,锚定高端化、高效化、绿色化布局,运用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技术,山东海洋产业不断向中高端跃升。

海洋船舶工业加快转型——

作为渔业生产的直接载体,远洋捕捞船是我国向海洋要食物、要蛋白的重要保障。在这一领域,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的建造是打开海洋“蛋白质仓库”的重要密码。

“从传统渔船生产者到业界难题的‘摘星人’,公司自主研发建造的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克服了南极低温等多项技术壁垒,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黄海造船有限公司经营处处长包远青介绍,公司依靠海洋船舶工业转型,持续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加速山东南极磷虾产业成链成环。

海上风电等新兴产业拔节生长——

远眺海面,位于渤海中部的风电机组稳定运转,风塔迎风矗立。在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G场址项目,轻型化、模块化的海上升压站得以应用,在中低风速区域成功部署超过10兆瓦的大型风电机组。

近看岸上,在山东鲁北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展厅,盐、啤酒等琳琅满目的海水制品被摆在显眼的位置。

公司总经理徐凯说,海水经过淡化处理,不仅“走入寻常百姓家”,还串起了绿色循环产业链——海水淡化厂“回收”电厂用来冷却发电设备的海水,“循环利用”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实现资源互补。

从一缕海风到一捧海水,一场依靠海洋电力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破解资源困局的变革正在渤海之滨悄然展开。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高福一表示:“未来还将做大做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打造高端海洋产业集群。”

构筑海洋科研“策源地”

在位于山东青岛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人员将前几日特定海域的温度、盐度等数据输入计算机,同片海域7天内的海洋要素预报结果便呈现在屏幕上。

这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琅琊”海洋大模型1.0,目前已部署在国家海洋预报中心,用于海洋要素的中短期高精度实时预报。

“相较传统海洋预报,大模型预报效率提升1万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楠说,迭代升级的2.0版本还将具备风暴潮、海冰等灾害预防的能力,为海洋资源开发、极端天气预报等领域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山东海洋科技资源丰富,拥有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国家深海基地等50个“国字号”海洋科研平台;海洋领域全职驻鲁院士22人。

数据显示,2024年,山东海洋科技贡献率超70%,山东海洋领域5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占全国海洋领域获奖数量的50%。

山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洪国说,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山东实施“透明海洋”“蓝色药库”等大科学计划,促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让海洋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加速转化为海洋产业优势。

“这是全球首台使用零碳氨燃料的船用发动机,不久后,它将成为一艘21万吨巨型散货船的‘绿色心脏’。”在山东青岛中船集团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公司技术与信息中心副主任工程师祖象欢指着一台约五层楼高的船舶发动机说。

高福一表示,山东发展优势在海洋,潜力也在海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山东将充分发挥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主力军作用,努力推动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

在青岛港件杂货全流程自动化码头,满载纸浆的货轮开舱片刻,舱内货物的3D模型便跃然屏幕之上;工人们远程操作智能导引运输车,将船上纸浆运抵仓库,整个过程码头上鲜有人影,更不见黑烟。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高洪岩说,2024年山东港口集装箱专业泊位自动化、半自动化率达到63%,智慧港口应用场景数量达45个。

作为国内沿海港口群优化整合的“排头兵”,山东拥有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四大沿海港口集团、21个港区,2024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8亿吨。

在青岛港,满载2500余辆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滚装船启航前往海外市场;在日照港,满载煤炭的列车沿瓦日线抵达;在威海港,来自韩国的汽车配件正乘巨轮靠岸……

依托山东港口群加速一体化整合,山东正构建起“航线+班列+内陆港”的全流程服务网络,国际物流大通道愈加畅通。对内,连着全国近百个产业集群;对外,通达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港口。

山东省港口集团总经理李奉利说,山东港口目前开通外贸航线超过260条,航线数量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

以产业协同为纽带,“港产城”融合项目在山东加速集聚。

在山东日照昱岚智造产业园,380多米长的生产线上,一个17吨重、3毫米厚的钢卷,从生产线的一端进入,5分钟后,就从另一端变为0.1毫米的薄钢板。

“依托临港的区位优势和日照港日益成熟的运输网络,产业园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将有几百万吨热轧卷板在此‘变身’为高端板材,销往9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照市昱岚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大伟说。

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文表示:“山东港口群聚焦经济社会发展脉络,一批批辐射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并吸引头部企业进行战略投资,助力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目前,山东省沿海港口已形成集装箱、油品、矿石等多个客货运输体系,以疏港公路、疏港铁路等方式形成立体化的集疏运体系。2024年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0.74亿吨,同比增长5.1%。

九万里风鹏正举。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海洋经济向远向深发展,一个“海上山东”正以磅礴之姿勇立潮头。

编辑:刘润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可能失去多数席位 最新民调称日... 转自: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逸】日本国会第27届参议院选举定于本月20日投票。日本《朝日...
全市20项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实现... (来源:河北日报)转自:河北日报全市20项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实现“双过半” 本报讯(记者孙也达...
西屋电气向特朗普承诺:在美国建...   西屋电气公司临时首席执行官丹·萨姆纳(Dan Sumner)周二在匹兹堡的一次圆桌会议上告诉美国...
思维列控创新驱动三年研发费4....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 实习生 代湘作为国内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领域的龙头企业,思维列控(6...
华盛顿宣告:我们不可信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宣布,将从8月1日起,对欧盟和墨西哥这两个重要贸易伙伴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加征3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