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复制—粘贴—改名”的流水线公文作业背后,本质上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作怪。
近日,广西桂林平乐县发布的《平乐县森林防火规划(2023—2030年)》陷入抄袭风波。有网友爆料称,其中关于平乐县水文的描述,与湖南安化县的相关介绍高度雷同,存在明显抄袭嫌疑。
相关文件涉抄袭段落对比据媒体报道,地图测量显示,广西平乐县与湖南安化县两地相距400余公里。而上述两县的水文介绍,除两个县的名字不同外,其他部分几乎一模一样,文中提到的平口镇、小淹等乡镇,则均为安化县所属。平乐县这波“抄作业”的操作,连别处的地名也原封不动照抄了进去,不仅像小品桥段一般荒唐,也几乎没有任何辩解空间。7月15日凌晨,平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情况通报,承认“该信息基本属实”“县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把关不严”,同时承诺“将及时修正发布,加强公文审核把关”。
政府公文是相关部门决策、规划的重要依据和体现,关乎地方发展和百姓生活。尤其像森林防火规划这类公文,更是人命关天,一旦对当地水文等基础情况判断失误,后果不堪设想。照搬照抄别的地方的公文,显然不能用“天下文章一大抄”搪塞。
这并非小题大做、危言耸听。公开资料显示,平乐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92%,每到秋冬季等重点森林防火期,火险等级便会升高,防火灭火形势尤为严峻。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政府网站公开发布的森林防火规划竟出现毫不走心的整段抄袭,不禁要让人们对当地防火工作的严谨性打上一个问号,为当地民众的安全捏一把汗。
同样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这样一份抄来的政府公文,为何能一直挂在政府网站上,直到网友提出质疑,工作人员才有所察觉?对此,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规划由林业局和第三方公司合作完成,而有关水文的部分是第三方公司提供的数据,“可能是作为参考,没有修改,第三方公司做得太粗心了”。
这种“甩锅”的说辞,显然无法让人信服。即便数据来源于第三方公司,作为文件的最终发布者,政府部门也负有不可推卸的审核责任。如此敷衍塞责的工作态度,既是对自身职责的背离,也是对广大民众信任的辜负。同时,这也暴露出当地政府部门在公文起草、审核流程中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使得问题文件得以一路过关,堂而皇之地公开发布。
近年来,类似事件时有发生。比如,2021年,吉林省白城市制发的城市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土地例行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与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内容重复率达80%以上,白城市政府办公室负责人因此受到组织处理;2022年,湖南省临湘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在拟制该局《突发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预案》时,照搬照抄网上内容,导致出现不符合工作实际的错误文字,该工作人员和审核领导分别受到诫勉谈话处理。
这些“复制—粘贴—改名”的流水线公文作业背后,本质上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作怪。个别政府工作人员把起草公文视为“文字游戏”,认为只要格式规范、措辞严谨,内容是否贴合实际并不重要。也有人将公文起草外包给第三方后,自己便当起了“甩手掌柜”,既不参与调研,也不审核把关。最终,漏洞百出的公文,不光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还可能导致决策失误,阻碍地方发展。长此以往也会削弱政府公信力,助长抄袭的不正之风。
一份高质量的红头文件,不仅是政策执行的指南,更是政府部门的名片。为此,无论是起草者还是审核人员,都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处理文本,切实负起责任;清晰有效的责任追溯机制也不可或缺,一旦发现抄袭等问题,主管部门绝不能姑息手软、推责甩锅。此外,有关部门还要持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拓展监督渠道,让民众有更多渠道监督政府工作。
如今,这份张冠李戴的抄袭文件已在平乐县政府网站撤下。下一步,森林防火工作怎么规划,当地要及早梳理清楚;“懒政火苗”如何扑灭,更需要拿出真招实策。
撰文/席聪聪
编辑/杨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