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一则来自香港的诉讼消息震惊商界——娃哈哈集团掌门人宗馥莉因资产纠纷被起诉。而站在她对立面的原告,竟是三名自称“同父异母的弟妹”。
该消息像一把钥匙,猛地打开了宗家尘封数十年的家族秘辛,让这个曾被视为“简单纯粹”的商业帝国背后,露出了盘根错节的恩怨纠葛。
从14万元借款到700亿元帝国:
娃哈哈的逆袭传奇
娃哈哈的故事得从1987年的杭州说起。42岁的宗庆后带着两名退休老师,揣着14万元借款承包了校办企业经销部,靠卖汽水、棒冰和文具一分一厘地攒家底。谁也想不到,这个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的中年人,日后会建起一个横跨大半个中国的饮料王国。
同年7月,宗庆后用花粉销货款和5万元贷款,筹建起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为别人代加工花粉。可寄人篱下终究不是长久之计,1988年,瞄准独生子女偏食、营养不良的痛点,在浙江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朱寿民的指导下,娃哈哈儿童营养液横空出世。“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语传遍大江南北,产品火到脱销,一年后公司更名为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1990年就创下亿元销售收入、2000万元利润的惊人业绩。
1991年的“小鱼吃大鱼”堪称商界经典:仅有100多人的娃哈哈,以8000多万元兼并了有6万平方米厂房、2000多名职工的国营杭州罐头食品厂。更神奇的是,被兼并的杭罐厂三个月就扭亏为盈,娃哈哈由此踏上规模扩张的快车道。
此后的几十年里,娃哈哈的版图不断扩大:1994年响应号召西进涪陵,在三峡库区建起生产基地;1996年与法国达能合资,引进外资和技术;1998年推出非常可乐,硬撼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垄断地位;2002年跨界童装业,全国一口气开了800家专卖店;2007年,娃哈哈遭遇达能强行并购,宗庆后辞职引发员工抗议,商标终审判归娃哈哈......如今的娃哈哈,根据品牌评估机构GYBrand的2024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名单,娃哈哈品牌价值高达911.87亿元。另据世界品牌实验室报告,2024年娃哈哈的品牌价值也达到896.09亿元。2024年,娃哈哈销售额超过700亿元,达到历史第二高水平,恢复至10年前的业绩水平,仍是中国饮料行业的扛旗者。
撕破的“全家福”:
宗家隐秘的家庭关系
在公众印象里,“布鞋首富”宗庆后的家庭简单得像一张白纸:妻子施幼珍,独女宗馥莉。可这场诉讼却将另一张隐藏的“全家福”公之于众。
原告律师在法庭文件中声称,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宗庆后与一名叫杜建英的女子育有三个孩子:长子宗继昌、次女宗婕莉、幼子宗继盛。这个杜建英并非外人——1991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她放弃国企身份加入娃哈哈,是宗庆后面试录用的首批高学历人才,还曾以“看护人”身份陪宗馥莉赴美留学,期间在美国生下了这三个孩子。
更耐人寻味的是,杜建英与宗家的联系远不止于此。娃哈哈关联公司广元金信投资中,宗馥莉持股60%,杜建英占40%;沈阳娃哈哈荣泰食品的董事名单里,杜建英与宗继昌、宗婕莉同时出现;宗继昌的名字还出现在南京、双城、大理等地的多家娃哈哈关联公司中。如今这三个“突然出现”的弟妹都已成年:宗继昌在美国做金融,宗婕莉搞跨境电商,宗继盛投身科技创业,个个都带着商业基因。
图片来源:爱企查宗馥莉:从留洋千金到帝国掌舵人,这条路有多难?
14岁赴美留学的宗馥莉,回国后从车间管理做起,一步步走到宏胜饮料集团总裁的位置。2024年2月父亲宗庆后去世,她成了这个商业帝国的继承者,但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布满荆棘。
父亲刚离世,“娃哈哈系”十几家企业、工厂就接连停工,而这些停工企业里,几乎都有杜建英的股权。紧接着,员工维权事件频发,更让她焦头烂额。
同年7月18日,一则“致娃哈哈集团全体员工的函”引发轩然大波。这份函件显示,已故传奇企业家、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宗庆后之女宗馥莉辞任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不再参与其经营管理。
根据上述函件,宗馥莉辞任,是因为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及杭州娃哈哈集团部分股东,质疑宗馥莉在宗庆后离世后对集团经营管理的合理性。
那时的娃哈哈股权结构也透着复杂:最大股东是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占46%),第二大股东还是已故的宗庆后(占29.4%)。
直到2024年7月22日,娃哈哈发布声明称,为确保公司的平稳健康发展,经各股东友好协商,宗馥莉女士决定继续履行娃哈哈集团的相关管理职责。同年8月底,工商变更完成,她正式接手父亲的股份,出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同时调整高层,多名“老臣”退出,才算真正握住了方向盘。
2025年初,387件“娃哈哈”系列商标转移到她控股的食品公司,这个品牌终于稳稳落进她手中。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宗馥莉名下贵阳娃哈哈昌盛饮料有限公司、成都娃哈哈昌盛饮料有限公司、巢湖娃哈哈昌盛饮料有限公司等多家名称中含“娃哈哈”的公司,企业名称变更为“宏胜”相关。
图片来源:天眼查然而,宗馥莉接掌娃哈哈后,企业内部的矛盾与争议也逐渐浮出水面,引发外界对这家老牌企业未来的担忧。
首当其冲的是被外界诟病的“变相裁员”操作。有消息称,娃哈哈通过“降薪、撤班车、调岗边疆”的组合拳,倒逼员工“主动离职”。例如,一线工人的月薪从原本的6000元大幅削减至3000元,中层管理人员的年终奖更是缩水超过60%;还有员工因“业绩不达标”,每月被扣除10%~20%的工资,种种做法引发内部不满。
其次是产品质量问题的“翻车”。2025年4月,娃哈哈自查发现由今麦郎代工的纯净水存在微生物超标风险,随即终止了合作。尽管官方强调“在售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但这一事件还是让市场对其品控体系产生了质疑,给品牌信誉蒙上了一层阴影。
更引人关注的是关于“蚕食主业、掏空娃哈哈”的争议。此前有网传举报信直指“宏胜集团总裁宗馥莉侵占娃哈哈集团巨额国有资产”。该举报信称,宏胜集团原本只是娃哈哈的代工厂,而在宗庆后去世后,宗馥莉将原属于国有持股的娃哈哈相关权益转移到了宏胜集团,这种操作被指损害了娃哈哈的核心利益。
20亿美元遗产争夺战:口头承诺VS法律证据
如今这场香港诉讼,把矛盾推向了顶点。三名原告索要约20亿美元资产,要求禁止宗馥莉处置汇丰银行账户中的资金,同时在杭州法院起诉,索要各价值7亿美元的信托基金权益。
他们声称,父亲生前曾指示下属通过香港汇丰银行为他们设立信托,资金不足时还让助手兑换美元。据悉,该账户2024年初有18亿美元,到5月已转出约110万美元。突然消失的110万美元,让三兄妹急了,立马将宗馥莉告上法庭,要求宗馥莉执行遗嘱,支付数百万美元资产利息,并赔偿资金转移损失。
宗馥莉代理律师称未获知宗庆后相关指示。
那么,原告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是否真的是宗庆后的婚外子女,需要DNA认定或者其他方式确认;二是这份香港20亿美元信托的有效性,毕竟宗馥莉称没有收到宗庆后的相关指示。
争议的焦点直击人心:原告手握宗继昌1989年的出生证明(上城区档案馆存档)及DNA比对申请,依据《民法典》主张非婚生子女的同等继承权;而宗馥莉团队则援引《信托法》,强调“设立信托必须采取书面形式”,质疑口头承诺和不完整文件的法律效力。
宗馥莉提交了一份2020年宗老签署的遗嘱版本,明确了“本人所有境外资产均由独女宗馥莉继承,其他子女不得主张任何权利。”这份遗嘱的真实性可能更为重要,直接决定着20亿美元信托的归属。
据腾讯新闻ID“资本纪事”消息,宗馥莉法律团队提交了娃哈哈集团2023年的海外业务预算报告,证明该账户系东南亚市场的拓展储备金,110万美元转账是支付越南工厂设备尾款,有完整的发票和合同。
据相关报道称,宗庆后晚年曾在私人场合承认这三个孩子的“宗氏血脉”,还口头说“不会亏待”,但遗嘱见证人全是娃哈哈高管,没有家族成员签字,程序有瑕疵。这场较量,不仅是20亿美元资产的争夺,更是法律证据与家族人伦的激烈碰撞——在冰冷的商业规则面前,那些未曾落笔的“情深义重”是否行之有效,究竟谁能成为这场豪门恩怨遗产争夺战的赢家?
香港方面的法官表示,他担心自己的命令可能会干扰杭州法院的审理,并补充说,将在大约两个月后作出裁决。
这场豪门恩怨还在继续,而它背后折射的,或许正是中国民营企业在代际传承中,绕不开的家族、利益与规则的永恒难题。(《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免责声明:文章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