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转自:上观新闻
虽然2021年5月1日就实施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已明确“鼓励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通过制定住宅小区管理规约等,引导业主使用集中充电设施为电动自行车充电”,但宝山区顾村镇的世纪长江苑B块(怡园)(以下简称“怡园”)小区,几经反复,历经一年多时间试装的20个集中充电桩(注:本文所称充电桩,均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何时投用却遥遥无期。昨日,新民晚报夏令热线记者来到现场展开调查。
小区充电桩 一波三折共识难
“我们小区很怪,20个充电桩试装一个多月了还没有通电。”怡园居民张华(化名)向新民晚报夏令热线投诉时,语气颇为急切。
张华说的充电桩,在怡园快递柜边。昨天下午,新民晚报记者赶到该小区时发现,这20个充电桩虽还没有装顶棚,但一个个插座已安装在标有“小绿人”的框架上,贴有二维码等操作指南的扫码充电设备也已安装就绪。不过,充电桩还没有通电,不能提供充电服务,充电桩前的几辆电动自行车和一旁的快递包裹一样,都只是借用一下这里的场地暂时“栖身”。
小区宣传栏贴着一张落款于今年4月8日的业委会公告。上面介绍称,这些充电桩于今年4月15日至23日施工,仅作为试点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要按照流程征询业主们意见后再决定投用事宜。
新民晚报记者采访该小区居民及“三驾马车”时,有关人员透露,早在2024年以前,为解决小区越来越多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问题,排除楼道内电动自行车电池自燃、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该小区曾打算享受全额补贴政策安装充电桩,但事先未征询业主意见,安装行动在业主的质疑声中戛然而止。
2024年上半年,小区再次启动充电桩安装事宜,此时政策补贴减半,需小区自行承担一半安装费用。这次安装前征询了业主们意见,但遗憾的是征询结果未通过。
再次受挫后,考虑到小区业主电动自行车无处充电的矛盾较为突出,该小区打算分步走,先试点安装一批不通电的充电桩,让居民们有了直观感受后再征询意见,并承诺如不能顺利通过征询,不通电充电桩将拆除,相关安装和拆除费用将由第三方供应商自行承担。
如此,新民晚报记者才看到了这20个无电的充电桩。小区“三驾马车”透露,这些充电桩已于7月11日通过验收,但再次征询业主们的意见还没有开始,未来怎么样还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安装充电桩的政策补贴已经没有了。
小区业委会 专业水平待提升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在小区居民张华等人看来,这是因为业主们不满意这届业委会与上届业委会关于小区公共收益与支出的一些做法。公共收益上,一些居民早在近十年前“数”出来的小区车辆为276辆,但业委会与物业公司所签合同载明的车位却只有200个,停车收益相对缩水了;对公共收益以“三七开”比例进行分配时,给业主们的七成被重复打七折计算,扣税后比分配给物业的还少。而小区公共支出上,更换一个占地面积仅几平方米凉亭的木地板,就花了1.8万元。
小区物业方面表示,物业费10年来没涨过,276辆车是近10年前的小区停车高位数,非高位时不足200辆,200辆是平均值,曾写进了小区业委会与物业所签合同的“补充协议”中。而公共收益分配给业主们时没有重复打七折计算,为凉亭支出的1.8万元除了用于更换地板还包含其他维修作业。对此,业主们仍有不同声音。针对小区的停车数量,有业主指出,历经近10年发展,小区的停车数量有增无减,总数量估计已超过276辆了,相应收益也该进一步增加了。
一份由专业机构于2024年9月出具的“审计报告”则称,审计时未能获取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的物业服务合同及其间公共收益分配的相关合同或协议,也未获取2022年、2023年固定车位、临时车位收入,3月、7月台账及1—12月的汇总统计表,更未获取小区公共收益中补充维修资金的银行流水,无法对其间的停车收入进行审计。
小区所属居委会负责人胡女士表示,小区上届业委会只做了几个月就解散了,这届业委会专业水平也有待提高。接下来,将与业委会进一步沟通,做好专业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并对业委会开展的相关项目进行监督,督促业委会在开展相关项目尤其是小区大项目之前,多听听业主们的想法,按流程操作。
原标题:《夏令热线|征询试装一年多,验收后仍未通电,小区充电桩为何屡次“难产”?》
栏目编辑:金旻矣 题图来源:罗水元 图片来源:罗水元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罗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