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话语】管不住“小缝隙”就会钻出“大蟑螂”
创始人
2025-07-15 17:40:59
0

转自: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王志高

  据极目新闻报道,近日,广州方女士咬开半块火腿面包时,大概怎么也没想到,嚼着嚼着会嚼出半只干尸状的蟑螂——更荒诞的是,她抠喉催吐后,竟又在呕吐物里翻出另半只。这幕发生在日常用餐场景里的“意外”,像一根刺扎进公众神经:当“吃饭吃出虫子”不再是新闻里的“偶发特例”,而成了某些人记忆里的“可能选项”,我们是否该问问:那些被反复强调的食品安全底线,究竟是在“守”还是在“漏”?

  所谓“底线”,本应是餐饮行业不可逾越的红线。从原料采购时的虫鼠防控,到加工车间的清洁消毒,再到成品包装前的质检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该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可这只嵌在面包里的蟑螂,偏要在这些“本该安全”的环节里撕开一道缝——它或许是原料存储时防虫害的网没兜住,或许是加工时灭虫灯坏了没及时修,又或许是包装前工人随手扫了下台面,让藏在角落的蟑螂混了进去。无论哪一种可能,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底线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刻在每个操作步骤里的“必须”。

  更值得警惕的,是“留缝”背后的侥幸心理。这些年,类似“吃出异物”的新闻并不少见,可不少企业的应对逻辑始终停留在“事后补救”:先道歉赔偿,再配合检查,最后用一张“检测合格”的报告试图平息争议。但消费者要的从来不是“事后合格”——方女士抠喉时的恶心、拍照取证时的愤怒、反复回忆用餐细节的不安,这些情绪岂是一句“符合标准”能安抚的?当企业把“底线”理解成“不出大乱子就行”,把“品控”简化成“应付检查”,所谓的“安全防线”就成了纸糊的窗户,一捅就破。

  监管的“补缝”同样关键。涉事门店称“检查结果符合标准”,可标准本身是否该“长牙”?比如,对餐饮企业的虫害防控,不能只查有没有灭虫设备,更要查设备是否定期维护、记录是否完整;对加工车间的卫生,不能只看地面是否干净,更要蹲下来看看设备缝隙、操作台角落有没有虫尸蛛网。更该推动的是“透明化”监管——明厨亮灶不该只是直播镜头下的“表演”,而要让顾客能随时看到操作间;检测报告不该锁在文件柜里,而该贴在店里最显眼的位置。当监管从“突击抽查”变成“常态紧盯”,企业自然不敢再对“小缝隙”掉以轻心。

  那只被吃进肚子又抠出来的蟑螂,终究会被处理。但它留下的警示不该被遗忘:食品安全的底线,容不得半分“留缝”的侥幸。对企业来说,守不住底线,再精致的装修、再响亮的品牌,都会被一只蟑螂砸了招牌;对监管而言,管不住“小缝隙”,再完善的法规、再先进的设备,都护不住消费者的“舌尖安全”。

  毕竟,我们吃的不是“符合标准”的食物,而是“绝对安全”的安心。这安心,不该被任何一道“留缝”的底线漏掉。

责任编辑:杨晨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兵团持续刷新农村公路建设“进度... 本报乌鲁木齐讯(全媒体记者 陈琼 实习生 张馨睿) 近日,全长3.105公里的一师十六团一连...
企业代际传承须尽早谋划减少不确...   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伟  娃哈哈、杉杉股份、老干妈等公司或品牌,在“交班”中都出现多重不确定性,...
奶茶飘香处 心结渐解开 7月11日,十师一八五团司法所干警在“一壶奶茶”调解室为居民调解纠纷。 刘锦安 摄 ●兵团...
看准方向坚定信心高效行动更有作...     7月15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来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
最新或2023(历届)清明节活...  各位宗亲、各位来宾:  今天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