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蝉鸣在怀柔区东四村回荡,一处工地旁,90后刘凯峰正仰头盯着工人架起的新房房梁。“房东正在重建这座老房子,请我来帮着参谋。”刘凯峰抬手抹了把汗。在东四村,刘凯峰的名字早已和70多家民宿紧紧连在一起。
一次旅行开启民宿创业
2013年,刘凯峰从北京城市建设学校建筑设计专业毕业。“刚毕业那会儿,工作方向、薪水都不理想。”他坦言。带着迷茫,2014年开春,他和朋友去浙江莫干山散心。未承想,这次旅行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
“头一回住进莫干山的民宿,感觉很惊艳!”山间茶园的晨雾、私密静谧的院落、管家式的贴心服务……这一切,与京郊传统的农家院截然不同,瞬间击中了他的心。“我当时就琢磨,这么好的东西,咋就不能带回咱北方?”
2015年开春,怀揣着从南方描摹回来的蓝图,刘凯峰决心回到老家怀柔区东四村,把民宿的种子种在故乡的土地上。可还没开工,家里人就反对:“刚毕业就创业风险太大”“做民宿真的靠谱吗”“太容易亏本了”……面对质疑,刘凯峰没动摇,拉上了学家装设计的祁恺丰做搭档,拿出自家闲置的院子做改造,一砖一瓦都倾注着心血。为了追求美观,两人甚至爬山去捡拾形态各异的树枝,亲手打磨成别致的树木浮雕,点缀在墙面上。“整整七个月,反反复复地改,满脑子就想着‘这样弄会不会更好一点’。”
一个小院带动村民创富
2015年国庆前夕,“小炬拾光”民宿小院在线上平台上线。依托雁栖湖、红螺寺的大客流,小院一炮而红。“最初很担心客流量。但开业后客人一进来,基本就不想挪窝了!”刘凯峰敏锐地捕捉着客人的需求:想烧烤?我们代购食材;怕麻烦?我们备齐炭火调料。小院里,KTV歌声飞扬,孩子们在蹦床、秋千和迷你泳池间嬉闹。“大门一关,这整个院子就是客人自己的小天地,缺啥少啥,招呼一声,管家立马到位。”这种贴心的服务,还吸引了一个影视剧组,一口气包院45天进行拍摄。
初尝甜头,刘凯峰用攒下的钱,在东四村又陆续开起了第二家、第三家民宿。可贵的是,他没有独享这份成功。村民们嗅到了商机,纷纷上门“取经”。刘凯峰倾囊相授,不收一分钱:“我一家家上门去帮他们看院子,给他们讲装修新理念,同时平台上线、维护这些技术活,也都是我帮大伙儿支招儿。”在刘凯峰的带动下,一年间,东四村就新添了十多家民宿。
一个创意解锁郊游玩法
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长的烦恼”也随之而来。一些客人开始反馈:“除了在院子里烧烤唱歌,好像没别的娱乐。”刘凯峰开始动脑筋,将曾经风靡网络的“QQ农场”搬到现实中,起名“开心农场”。
村委会南边划出两亩地,分割成小块供客人认领当“地主”。黄瓜、豆角、西红柿、茄子等时令蔬菜,由村里经验丰富的农民精心指导种植。“我设计了游戏,‘地主’之间能互相‘偷菜’!”刘凯峰说。第一年,一块地的黄瓜产量六七十斤,在村里大爷的指导下,第二年产量竟翻了一番,达到一百二三十斤。这个充满野趣的小天地,一下子解锁了乡村游的新玩法。
如今,漫步在东四村,已不见旧时模样。村民们还记得,“20年前,主路还没通,咱这村子偏得很,外人很少来。”如今条条大路通村口,今年村子还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绿树掩映,街道整洁,一家家民宿小院错落有致,不时还能听到从院落里飘出的欢声笑语。本报记者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