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质量报
□ 本报记者 丁 莹
2024年度全国检验检测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呈现出“三升三降”特点,说明行业呈现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可喜趋势,“小散弱”局面初步扭转,结构布局持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作用明显增强,表现在当好产业优化升级“助推器”、提升民生消费质量“信任度”、打造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推动国际市场规则“软联通”。
7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举行“检验检测支撑高质量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发展情况。
据介绍,行业营收和单位产值稳步上升,机构数量和报告数量出现下降,表明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报告的“含金量”明显提升。2024年,全国检验检测行业共实现营收4875.97亿元,同比增长4.41%,继续保持良性增长势头;全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53057家,全年出具检验检测报告5.53亿份,同比分别下降1.44%和8.66%,这也是近年来机构数量首次出现下降拐点。规模以上机构占比上升,小微型机构占比下降,表明行业集聚程度有所上升,集约化发展趋势明显。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规上”机构共计7972家,占全行业15.03%,同比上升7.02%;从业人员100人以下的小微机构数量51007家,占全行业96.14%,同比下降0.12%。高端供给能力上升,低端供给占比下降,表明检验检测专业化能力稳步提升,高技术服务业特征更加鲜明。从行业分布看,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新兴领域的机构数量增长2.05%,而建筑工程、建筑材料等传统领域的机构数量下降0.44%。
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司长况旭表示,2024年,我国检验检测行业营收稳定增长,领域结构进一步优化;集约化趋势愈发显著,规模效应持续增强;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高技术服务业特征突出。总的来看,行业正在通过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破局扭转“小散弱”现象。
我国检验检测行业是助力科技创新、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变革的关键要素。据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副司长张磊柱介绍,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实施“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着力构建覆盖产业发展全链条的检验检测服务体系,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支持检验检测机构根据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针对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开展检验检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服务能效。例如,我国在电力行业拥有大量从业人员,他们穿戴的个体防护作业装备长期依赖国外实验室检测和试验。为此,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组织攻克标准电弧能量、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制成功国内首套个体防护装备检验检测系统,检测数据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服务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30余家国内外企业。
在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方面,组织检验检测机构分析产业现状,编制与产业发展图谱相配套的检验检测供需清单,针对检验检测空白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助力新兴产业壮大。例如,国家通信导航与北斗卫星应用产品质检中心攻克超小型化集成设计、低功耗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重量不足50克、精度达到厘米级的测试系统,有效填补了微轻小无人机飞行性能检验检测技术空白,保障无人机运行安全、精准飞行和有序管理,筑牢低空经济发展安全保障。
在培育引导未来产业方面,鼓励检验检测机构超前布局,向创新链前端延伸,服务产品设计、研发和中试,实现与产业创新同频共振。例如,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与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联合搭建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构建面向人工智能检验检测的测评体系、测试数据基准和检测工具链,目前已经覆盖智能家居等行业领域,以及90%以上的智能语音交互效果评测场景,为国产大模型、工业AI应用等提供智能检测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