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研发支持、医保准入、临床应用等维度推出16条具体举措。政策的推出叠加行业基本面的持续改善,为创新药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当前,创新药投资的结构性机会凸显。中银基金医药主题基金经理郑宁看好创新药的后续发展,他表示,创新药既有当下的业绩释放,又有未来的“星辰大海”,在成长股中是相当稀缺的。
此次,《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出台,有望疏通创新药从上市到临床应用的全部流程,真正做到打通“最后一公里”。自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创新药”以来,国家已经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对创新药的支持政策,覆盖了从早期的投融资、研发及药品审批、上市后的定价、配备使用,到支付层面的商业保险和医保支付等各类场景。系统性的支持,有望帮助国内药企在创新药领域实现从“仿创结合”向“全球原研”的转型。
政策利好创新药板块的市场表现。以港股市场为例,截至2025年7月9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累计涨幅为68.71%,市盈率TTM为29.44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未来存在估值修复空间,性价比较为突出(指数表现与估值数据来源:Wind;指数涨幅区间日期:2025.1.1—2025.7.9)。
随着行业从研发探索期向收获期过渡,港股创新药公司2024年实现了485.3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7.3%。多个头部企业在2025年实现扭亏,进入规模化盈利周期。此外,海外授权交易持续放量,2025年1—5月,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达到455亿美元,超过2024年上半年的交易总额。(数据来源:医药魔方)
多方利好叠加下,创新药板块的行情也带动了相关基金产品的业绩表现。截至今年上半年,相关医药主题基金排名位居前列。根据银河证券数据,中银基金创新药相关的主题基金表现较为亮眼,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发起A(基金代码:020397)过去一年位列同类产品1/41(同类基金为:混合基金-港股通偏股型基金-港股通偏股型基金(A类),数据来源:银河证券,截止日期:2025.6.30)。
中银创新医疗混合A(基金代码:007718)表现也较为亮眼,过去一年业绩排名3/83,过去三年为3/66。(同类基金为:混合基金-行业偏股型基金-医药医疗健康行业偏股型基金(A类) ,数据来源:银河证券,截止日期:2025.6.30)
基金经理郑宁表示,中国创新药正迎来业绩爆发期,中短期依赖国内市场放量,中长期依赖海外市场贡献,当下这几年可能是业绩增速较快的阶段。目前板块市值合计在3万亿元左右,不管是从静态还是从动态看,风险收益比都相对较高。有意布局医药板块的投资者,不妨多关注创新药行业的发展以及AI技术突破缩短药物研发周期带来的结构性机会。
业绩说明:
中银港股通医药A成立于2023年12月29日,基金经理郑宁自2023年12月29日起管理,净值增长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024年度-11.60%/-11.84%,2025年一季度32.25%/19.35%;中银港股通医药C成立于2023年12月29日,基金经理郑宁自2023年12月29日起管理,净值增长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024年度-12.33%/-11.84%,2025年一季度32.15%/19.35%(基金经理无在管同类产品,同类指“混合基金-港股通偏股型基金-港股通偏股型基金”,银河证券)。
中银创新医疗混合A成立于2019年11月13日,基金经理郑宁自2022年7月1日起管理,净值增长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成立至2020年底88.45%/38.53%、2021年度-5.93%/-8.99%、2022年度-12.04% /-17.81%、2023年度-9.35%/-9.51%,2024年度-11.52%/-9.79%,2025年一季度27.82%/0.57%;中银创新医疗混合C成立于2020年10月30日,基金经理郑宁自2022年7月1日起管理,净值增长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成立至2020年底5.32%/1.55%、2021年度-6.31%/-8.99%、2022年度-12.39%/-17.81%、2023年度-9.60%/-9.51%,2024年度-11.85%/-9.79%,2025年一季度27.7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