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5日电(钟新军)作为抗战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及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始终坚定不移站在抗战最前线,为最终胜利做出巨大贡献。就让我们走进焕新开放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透过浴血抗战的一幅幅壮阔画卷,去深切缅怀英雄先烈的不朽功勋。
用数字说话,最有说服力。
馆内“照片矩阵”巨型电子屏,直观反映了中国人民从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共计5098天、长达14年的浴血抗战历程。
馆内陈设的敌后抗日军民雕塑。图/中国新闻网馆陈展板显示,1937至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游击队和各根据地民兵,在抗战烽火中成长壮大,总兵力从初期不到10万增至400万之众。
与之相对应,从1937年9月出师华北,到1945年10月11日战略大反攻基本结束,人民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攻克县以上重要城镇364座,拔除敌据点12708个,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在与装备精良的敌人殊死搏杀中,我军还缴获长短枪68万余支、轻重机枪11895挺、各种口径火炮1852门,破袭铁路、公路超8.7万公里,毁坏大小桥梁4803座、封锁沟(墙)2.3万余公里。
这来之不易的胜利背后,是中国抗日军民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
馆内黑色墙体上的3组数字。图/中国新闻网在馆内一面黑色墙体上,3组数字格外醒目:抗战14载,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据悉,上述财产损失是按1937年比值估算统计的,大致相当于那时美国GDP的8倍、日本GDP的70倍以上。
而敌后抗战之艰苦卓绝,日寇暴行之残忍无道,今天的人们可能无法想象。
据《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记载,仅1941至1942年,日伪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就发动千人以上“扫荡”120余次,万人以上大规模“扫荡”24次。
一封馆藏日军私人信件,更充分揭露了当时日寇犯下的滔天罪恶。
写信者曾参与“扫荡”一座村庄,据其记述,日军将村民约150人残忍杀害,甚至幼童都难逃毒手:“一想到这是敌国的孩子,他们长大了就不得了,于是一狠心将其扔到火中。”
《树叶训令》展板。图/中国新闻网面对凶残的敌人,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团结抗战。透过馆藏史料,当年敌后抗日军民为共克时艰表现出的鱼水情深,至今读来仍令人动容。
1942年,日军加紧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扫荡”,并推行残酷的“三光”政策。适逢边区遭遇大旱,青黄不接,树叶成了百姓最主要的“口粮”。
为此,晋察冀军区专门下达《树叶训令》,规定部队必须到驻地15里以外采摘,而将村庄附近的树叶留给群众吃。我军指战员严格执行这一命令,宁可自己饿肚子,也不与民争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