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咕……咕咕……”走在江南区江西镇同宁村新房子坡的巷道上,一棵大榕树下几间蓝顶鸽舍传来的鸽子声此起彼伏,被村民亲切唤作“鸽书记”的许国增正在专心查看肉鸽的避暑情况。
许国增是土生土长的同宁村人,现任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作为村致富带头人,许国增引进肉鸽产业并逐步发展成村里的支柱产业之一。“虽然大家都喊我‘鸽书记’,但这些成果都是在党组织全力支持下实现的。”许国增说。
在同宁村党群服务中心,面向大门墙上的“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牌匾格外醒目,彰显着基层党组织作为战斗堡垒的坚实力量。据了解,同宁村党总支部现有党员62名,下设3个党支部,是江西镇目前唯一被评为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的支部。为建强班子,村“两委”班子通过定期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和交流研讨等活动,提升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做到信念、政治、责任、能力、作风“五个过硬”,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
许国增说:“同宁村与后盾帮扶单位、‘两新’企业党组织开展支部联建,如与南宁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公司南宁同达盛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结对帮扶。5年来,产业投资集团选派3名第一书记驻村,提供帮扶资金15万余元开展果园建设,打造‘产业投资集团扶贫产业园’。此外,江西镇党委通过牵线搭桥,促成同宁村党总支部与正宗湘菜·江南公社开展村企联建,采取‘党委+支部+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打造‘消费扶贫 善美同宁’品牌。这些举措让我们的村集体收入实现大跨步。”
在基层党组织的积极带领下,同宁村实现产业兴旺、村民收入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也让乡村治理再上一个新台阶。同宁村党组织积极构建“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将全村划分为5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党员网格员,负责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协调解决问题等工作。通过这一模式,同宁村实现了对全村事务的精细化管理,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据统计,自推行该治理模式以来,网格内事务处理效率提高了30%,村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外出打工的同宁村村民也纷纷返乡,在家门口工作或者创业,为同宁村发展带来了活力。返乡创业青年易禄珊在村里开了一家酿酒坊。说起创业经历,易禄珊感慨良多:“许书记很关心我们的发展情况,多次上门了解我们创业遇到的困难,还积极帮助咨询镇里的创业政策。村里几位老党员热心介绍客户资源,分享他们创业的经验……这些都让我真切感受到党员的先锋力量。受此影响,我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破解人才短缺瓶颈,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同宁村党组织积极谋划,制定实施人才返乡创业扶持政策。通过协调人社部门与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提供最高10万元的无息贷款及创业场地支持;同步搭建创业服务平台,集成提供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着力优化创业环境,确保人才“引得回、留得住、干得好”。这些返乡青年中不少人像易禄珊一样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同宁村注重选拔任用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进入村党总支部班子,班子成员均是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同志,也是致富能手,能很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每名党员联系若干户村民,及时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和需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不少返乡青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同宁村近三年发展党员5名。”江南区江西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黄婷婷说。
党建引领聚合力,乡村振兴谱新篇。江南区江西镇同宁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周春明刚到任不久,已经完成了全村情况的摸底工作。这些天他和村里的党员们对村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已经有了大体的规划。“我们村有特色产业肉鸽,也有果蔬产业。但是这些都是初级农产品,售价受市场波动影响。我们计划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肉鸽深加工可以开发乳鸽罐头、鸽肉松、鸽蛋休闲食品等系列产品;果蔬可以生产果蔬汁、果脯、速冻果蔬等。我还计划申请后盾单位支持,实现通村的主干道拓宽成双车道4级公路的目标。未来会有更多农产品从这里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周春明说。 本报记者阮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