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花样滑冰俱乐部联赛哈尔滨站赛前训练。
实习生 佟波 本报记者 王坤文/摄
当12岁广州小将刘玉萱在济南站跳出中国花滑女单史上首个正式比赛的萨霍夫四周跳(4S),中国女单从此开启“四周跳时代”。全国冰迷也将期待的目光锁定高手如云的下一站——7月16日至21日,由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主办、哈尔滨市花样滑冰协会承办的2025年中国花样滑冰俱乐部联赛第二站哈尔滨站比赛,将在哈尔滨冰球馆燃冰开战。
今年的俱乐部联赛,哈尔滨站与第五站北京世纪星站,将作为2025—2026赛季世界花样滑冰青年大奖赛分站赛的选拔站,因此哈尔滨站成为今年俱乐部联赛中的关键一战。全国各路新生代选手将“扎堆儿”哈尔滨站,竞争激烈。
7月12日、13日,记者来到哈尔滨冰球馆观看公开赛前训练。为适应场地,参赛选手已陆续集结,加紧练习。哈尔滨市花样滑冰协会秘书长赵明向记者独家“剧透”哈尔滨站四大看点。
看点一
“后亚冬”效应持续发力
赛事升级对标国际标准
记者在赛前训练现场看到,很多不同年龄段的选手早早来到场地。小将们神情严肃,从场下热身到场上热身,再到动作分解确认与合乐,抓紧一切时间熟悉场地,做赛前冲刺。一位选手家长告诉记者,孩子们都非常重视这次比赛,能有机会争夺国际赛事入场券,大家都铆足了劲,力争滑出好成绩。不少少年组选手家长表示,能够参加如此高规格比赛,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锻炼机会——与全国各路高手前辈同场竞技,在积累大赛经验的同时,更能开阔眼界。
中国花样滑冰俱乐部联赛自2018年创办以来,打破传统锦标赛、冠军赛体系,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覆盖广、竞技强、选拔严,为顶尖选手提供国际赛事晋级通道,通过大众组扩大花样滑冰项目的人才培养根基,成为中国花样滑冰后备人才选拔与普及的重要平台。联赛共设置5个分站赛及总决赛,分站赛采用精英组和大众组的“双轨制”。其中,精英组为花样滑冰专业竞赛组,包括男女单人滑、双人滑、冰上舞蹈、队列滑等各个组别;大众组为花样滑冰爱好者广泛参与性质的普及娱乐组。作为冰雪运动强市,哈尔滨首次承办分站赛是在2023年的南岗区冰上运动中心。
如今,哈尔滨凭借2025年亚冬会的成功举办成为“双亚冬之城”。赵明告诉记者,此次联赛哈尔滨站,正是“后亚冬”时代战略的延伸——作为中国花样滑冰传统强市,哈尔滨将依托亚冬会势能,通过高规格赛事巩固冰雪运动热度,持续输送后备力量。
今年俱乐部联赛哈尔滨站,将严格参照国际滑联标准,赛事全面升级。与其他分站不同的是,哈尔滨站将赛程延长至6天,前5天集中为精英组比赛,第6天为大众组比赛。从场地布置、裁判评分到赛事流程,均采用与亚冬会、世锦赛同级的专业规范,确保选手在竞技环境、技术评判上与国际赛事接轨。其中,精英组每天比赛12小时,将让全国各地前来观赛的冰迷一饱眼福。同时,央视将直播哈尔滨站赛事,全国各路体育专业媒体将齐聚哈尔滨。
12日傍晚,记者在现场“蹲”到了开幕式彩排。此前,很多冰迷在网上幽默评价哈尔滨站“会整活儿”。赵明也证实,哈尔滨站设有开幕式创意环节,本土优秀小选手将表演队列滑等节目,展现“花样滑冰摇篮”哈尔滨的风采。
看点二
高手过招凸显赛事影响力
焦点选手掀起“天才风暴”
赛前训练场上,不少外地来的选手家长告诉记者,很多选手都是全家人提前多日来到哈尔滨的。联赛报名一出,哈尔滨站就成了他们的首选。这座城市深厚的冰雪运动底蕴与亚冬会后的国际级场馆设施,让选手对哈尔滨站都十分憧憬。
赵明告诉记者,哈尔滨站吸引了包括国家队主力、新生代天才新秀、俱乐部人气选手及潜力新星在内的众多高手,凸显了赛事影响力。
其中,青年组焦点选手的参赛阵容尤为瞩目:15岁的王一涵(北京)曾获上赛季世界花样滑冰青年大奖赛泰国站女单冠军、总决赛第四,继济南站首秀后转战哈尔滨,挑战更高规格竞赛环境;拥有高级三三连跳杀手锏的14岁金书贤,曾是“十四冬”花滑公开组女单冠军和上赛季全国花滑锦标赛冠军;15岁的高诗棋在上届冬青奥女单排名第七。成年组选手中,刚刚在哈尔滨亚冬会出战的国家队主力、中国名将安香怡,将再次来到哈尔滨进行她的新赛季首秀,检验休赛期训练成果,为国际赛事积分冲刺预热。
这些征战国内外大赛、拥有高难度技术实力的新生代高手,将在哈尔滨站展开实力较量。
看点三
“摇篮中的摇篮”
再现花滑专业赛事辉煌
如果说哈尔滨是中国花样滑冰冠军的摇篮,那么哈尔滨冰球馆的这座冰场,则是中国花滑“黄金一代”的孵化器,是“摇篮中的摇篮”。
作为中国冰上运动的发源地,这座承载着“中国冰雪运动摇篮”使命的场馆,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后经数次升级改造,成为两届哈尔滨亚冬会冰上项目主会场,并在近3年连续承办全国男子冰球锦标赛。赵明告诉记者,选择哈尔滨冰球馆这一洲际赛事标准场馆,冰面质量、灯光音响系统全面对标国际标准,为选手突破极限、展现完美发挥提供硬核支撑。
同时,这座冰场也是中国花滑“黄金一代”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张丹/张昊、隋文静/韩聪的训练场。申雪曾回忆:“5岁时在八区冰场绕场跑10圈练体能,宿舍就在场馆旁,这里是我梦想的起点。”这座冰场见证了从“向全国输送哈尔滨人才”到“向世界输送中国人才”的跨越。
自2005年后,这座曾托举起奥运传奇的“花滑摇篮冰场”,因设施老化、赛事重心转移等原因,再未承办全国性花滑赛事。此次俱乐部联赛,将成为哈尔滨冰球馆举办全国花滑专业赛事的“破冰之旅”,承载着重要意义——既是哈尔滨亚冬会主场硬件实力体现,又是在培养冬奥冠军的摇篮里,托举更多新秀,开启国际征程,实现精神传承。“八区”是哈尔滨人民体育梦想的发源地,老冰场涅槃重生,是几代冰雪人集体记忆复苏,希望全国选手及冰雪运动爱好者在“八区”观赛,感受哈尔滨人的体育精神与情怀。
看点四
全开放式观赛
赛事“流量”变文旅“增量”
今年俱乐部联赛哈尔滨站将全面提升观赛渗透率,降低专业赛事观赛门槛,扩大冰雪“朋友圈”。赵明介绍,哈尔滨站全部赛程将采用免门票、免预约的开放式观赛,用专业与包容性拥抱全国各地的冰迷和赛事爱好者。
记者在小红书、抖音、B站、豆瓣等平台上看到,全国各路冰迷对本次哈尔滨站比赛表现出相当高的期待度。除了追星,冰迷们更希望借观赛来到哈尔滨,沉浸式感受哈尔滨的城市人文风情。目前,很多外地资深冰迷博主已提早来到哈尔滨,为即将到来的冰迷们提前“打探”场地和观赛环境,并为哈尔滨举办赛事的专业与用心纷纷点赞。记者了解到,哈尔滨冰球馆周边酒店预订已爆满。
哈尔滨花样滑冰协会公众号连日来始终与全国冰迷粉丝保持互动,除了发布赛事信息,还将赛事观摩与省内文旅资源整合推送,为参赛者与观赛者提供“竞赛+文旅”体验,覆盖“赛事—文化—生态”全要素,实现从观赛到参与的深度体验,借赛事流量的裂变效应,强化冰雪经济链条,为夏季旅游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