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技术让家蚕性别由雌变雄
创始人
2025-07-15 09:01:17
0

14日,记者从西南大学获悉,该校童晓玲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实现家蚕从雌性向雄性的性别逆转,这一突破不仅打破了昆虫性别由染色体决定的固有模式,更为经济昆虫育种及害虫生物防治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期刊《害虫管理科学》发表。

据了解,家蚕作为重要的经济昆虫和新兴模式生物,其雄蚕因抗逆性强、产丝质量高、料丝转化率高而更受蚕丝产业青睐。因此,培育全雄蚕品种成为蚕业发展的重要期盼。以往研究对家蚕性别决定相关基因进行了探索,但未能实现家蚕的完全性别逆转。

Bmdsx是控制家蚕“性别开关”的关键基因,该基因在雌蚕和雄蚕体内会产生不同“版本”的剪接变体,雌蚕会不折不扣使用Bmdsx上的E3和E4外显子,发育为雌性特征;雄蚕则会跳过E3和E4发育为雄性特征。正是关于E3和E4的“舍”与“取”,决定了蚕宝宝最终是雌还是雄。

童晓玲教授介绍,研究团队聚焦控制性别的关键基因,巧妙地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精准靶向该基因的雌特异性外显子剪接位点,通过诱导单碱基突变破坏剪接供体/受体位点,强制雌性个体跳过E3和E4外显子,使雌蚕执行了雄性的发育指令。

经过基因编辑的雌性家蚕在成虫阶段发生了转变,原本7节的腹部变成了雄性特有的8节,长出了雄蚕才有的抱握器等生殖器官,甚至体内还发育出完整的精囊、输精管,能产生和雄蚕一样的精子。这一成果标志着家蚕性别控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有望通过该技术培育更高产量和品质的品种,推动丝绸产业发展。

“这个技术不仅适用于家蚕。”童晓玲表示,研究发现,包括蚊子、棉铃虫和褐飞虱等在内的多种害虫,其“性别开关”基因都有类似的拼接规则。在害虫防治领域,相关成果也为开发新型害虫控制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记者雍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原标题:基因编辑技术让家蚕性别由雌变雄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吓人!女子入住全季酒店被老鼠咬... 来源:法治日报 7月9日,一网友发帖称自己7月6日入住了江西南昌一家全季酒店,凌晨两点多手臂剧痛,打...
爱立信第二季度利润超预期,但美...   瑞典电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周二公布,受北美地区销售额增长和成本削减的推动,其第二季度调整后利润实现...
博爱中石油昆仑燃气磨头门站15... 来源:环球网 近日,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的博爱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磨头门站的计量屏上,数字正以毫米级的...
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市场监管局重拳...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为筑牢肉类食品安全防线,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零容忍...
巨星科技(002444.SZ)... 巨星科技(002444.SZ)公告,公司取得来自某欧洲大型零售业公司(简称“H公司”)的订单中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