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榕语丝 | 行走的课堂,成长的沃土”,这是一场独特的教育之旅。在这片沃土上,学生们不再局限于书本的世界,而是走出教室,去触摸真实的生活。行走的课堂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知识的另一扇门。他们在田野间感受自然的魅力,在历史遗迹中探寻过去的痕迹,在社会活动中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每一次的行走,都是一次成长的机遇,让学生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探索中拓展视野,为未来的人生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茁壮成长的栋梁之材。
盛夏七月,正是研学好时节。福州市精心策划的各种研学旅游季活动纷纷开启,为广大青少年奉上了一场场暑假盛宴。
这些研学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立足本土,注重实践。孩子们不再仅仅是听众,而是参与者。在鼓岭,他们探寻摩崖石刻,聆听中外交流故事,历史在亲身体验中变得鲜活;在闽清,他们插秧劳作、泥塘摸鱼,让城市少年在亲近土地中理解耕耘的意义……这些活动,将厚重的闽都文化、生动的自然课堂、宝贵的非遗传承,转化为青少年可触摸、可感悟的成长养分,让书本知识在行走中生根发芽。
活动惠及面广,关怀温度足,是另一大亮点。福州不仅关注普通学子的需求,更将温暖的目光投向特殊群体。闽清县福蕾行动计划暑期夏令营,就是专门为困境儿童开设。服务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滨海新城儿童乐园开放夜场,既避开了酷暑高温,又为亲子家庭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夜间活动新选择,并与夜市、沙滩联动,丰富了夜经济内涵,延伸了亲子陪伴和休闲学习的时空。
当下的一些研学项目,流于形式化与过度商业化。某些活动不过是“换个地方听课”,有的所谓名校研学之旅,却沦为浮光掠影的“景点打卡”。如何让孩子们在触摸历史、亲近自然、体验文化、锤炼品格的过程中,收获书本之外的真知与成长?福州这些接地气的做法,也许正是有益的尝试。(金昆)
上一篇:台湾青年参访海峡青年综合服务中心
下一篇: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走进福州